传承2700年的古老工艺邂逅现代设计美学,非遗传承人呈现非遗新生图景
北京,2025年6月28日—— 由中国民贸非遗中心主办的「翦影流光・金纹新章—— 非遗铁翦金工艺现代饰品特展」于6月28日在798艺术区正式启幕。本次展览深度融合铁翦金非遗技艺与当代饰品设计,汇聚百余件由巴赫工作室非遗传承人何卫东领衔创作的现代饰品,通过手镯、吊坠、戒指等多元形态,展现传统金属工艺在当代生活中的创新表达。
千年工艺的当代转译:从宫廷技艺到生活美学
铁翦金工艺作为中国古代金属装饰技艺的巅峰代表,以铁为骨、以金为魂,历经勾线、雕刻、密底、剪罩等9大工序30余道细作,将贵金属嵌于铁器表面,形成「铁金相映,纹若流云」的独特美学。这种曾专供皇室贵族的奢华工艺,在当代非遗传承人何卫东手中完成了突破性创新 —— 他将传统缠枝纹解构为极简几何线条,把瑞兽图腾转化为镂空时尚符号,使历经2700年的工艺基因在陨铁、金、银、铜等现代材质上重焕生机。
非遗传承人的破圈实践:当 30 道工序遇见 Z 世代审美
展览核心展区呈现的「铁剪金」系列手镯,以传统吉祥纹样为灵感,通过高精度的金属錾刻,将传统纹样转化为可日常佩戴的流线型设计;「饕餮玄甲」吊坠则突破性地采用 3D 立体剪裁,让饕餮纹与赛博朋克风格碰撞出神秘东方力量。传承人何卫东在创作手记中提到:「我们完全使用了铁翦金工艺的核心古法工序,但在图案构成上引入现代设计的几何语言,让年轻藏家既能触摸到工艺的历史温度,又能感受到当代设计的先锋气质。」
沉浸式文化体验:从观展到参与的非遗活化路径
展览特别设置「工艺解码展示区」,观众可在传承人讲解下体验铁翦金的古法工序 —— 用特制錾刀在金属表面錾刻网格基底,感受铁翦金「以铁为纸,以金为墨」的工艺奥秘。每周六举办的「非遗 × 设计」沙龙,将邀请中央美院设计师与何卫东对谈,揭秘古法传统手工艺如何融入潮牌设计。中国民贸非遗中心主任董策力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技艺展示,更是一次非遗活化的创新实验,我们希望通过『传统工艺 + 现代设计 + 体验经济』的模式,构建非遗传承的可持续生态。」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 7 月 28 日,每日 10:00-18:30 对公众开放。近距离感受铁翦金工艺「铁金交织」的视觉震撼,见证千年非遗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展览关键信息
展览名称:翦影流光・金纹新章—— 非遗铁翦金工艺现代饰品特展
主办单位:中国民贸非遗中心
展览时间:2025 年 6 月 28 日 - 7 月 28 日(10:00-18:30)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 798 艺术区中国民贸非遗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手艺网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