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洛阳市洛龙区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 9 家单位联合评审,李文双同志成功入选洛龙区乡村工匠名单,成为全区 14 名获此殊荣的民间技艺传承者之一。此次评选旨在激发乡村手工业者与传统艺人的创新活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与技艺支撑。
作为扎根乡土的技艺传承者,李文双的入选体现了官方对其在传统工艺传承与乡村产业带动方面突出贡献的认可。据了解,洛龙区乡村工匠评选严格遵循 “技艺精湛、示范引领、服务乡村” 的标准,要求入选者既需掌握独特精湛的传统技艺,又能通过 “传帮带” 等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李文双在多年实践中,不仅坚守传统技艺的精髓,更积极探索技艺与现代产业的融合路径,其事迹与全区 “激发传统艺人活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 的评选初衷高度契合。
此次获誉不仅是对李文双个人技艺的肯定,更是洛龙区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评选通知要求,获评工匠需 “扎根广袤乡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同时,通过技艺传承培养更多乡村技能人才。“坐落在古都洛阳龙门山牡丹香坊,带动了香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安排了众多就业者”。参考区内同类工匠的成功实践,李文双未来将在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助力形成 “一人带一群、一群兴一业” 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洛龙区相关部门表示,乡村工匠是连接传统技艺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李文双等一批工匠的涌现,将为当地特色文化发展增添新动力,推动传统技艺在当代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中焕发新生机。期待李文双以此次获评为契机,继续秉持匠心、担当实干,为全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 “工匠力量”。
李文双,字馥依,1965年生于河南洛阳。著名牡丹香合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牡丹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洛阳市牡丹香文化研究会会长,神都牡丹香研究院院长。她创建的珍绿牡丹香业公司是国内唯一专业研发种植和生产天然牡丹香系列产品及香文化展示的专业企业。开创了牡丹成香的新产业,先后荣获省市及国家多项创新奖、建设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牡丹产业博览会等金奖。多年来一直从事牡丹香制作技艺的研究与推广,研发制作出众多优秀香文化产品,其“传承香礼文化,传习经典香方”的传习内容和方式,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爱好者好评。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