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时光”,开拓进取--云南工艺美术大师·银器精錾师杨松柱
银器的锻造工艺是以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根据所需制品形态、规格,使用熔银炉、风匣、抽丝、制模、錾花手锤、手钳、凿子、多功能成套錾切工具等工具,通过浇模、熔炼、压片、抽丝、制模、錾花等加工工艺,制作出各种工艺品,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特征。俗话说“中国银器看云南,云南银器看鹤庆。”鹤庆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流传于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据《鹤庆县志》记载,“屯军中有善冶炼和以铜、银加工器具者。村民又习之,诸技艺均能,世代传袭。”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鹤庆银器锻造工艺已有千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杨松柱,1970年出生于著名的鹤庆银匠村新华村,从小耳濡目染,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习祖祖辈辈相传的技艺银器制作工艺。
1984年,14岁的杨松柱苦心研究锻造錾刻技艺,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杰出的设计理念力冠群雄,经其叔叔之手打造成品,获得“云南省名族文化遗传杰出设计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轰动当年整个银壶界。
1993年,杨松柱承接祖业,在不断的学习与创作中,其开创出杨派技法,主张高频锻打、高精錾刻、细腻抛光等技艺技法,让最终产品呈现杨氏文化精神,每一款产品追求完美!他一心振兴民族文化,打造国家级的民族手工艺,以器为本,以艺为根,以心为养,大道至简,匠心可验,经过多年的坚持,以杨派技法来制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如银饰、银器、酒器、等,都贴合银壶的制造锻造技艺,对当地的银器制作工艺影响颇深。同年,杨松柱被授予首批非物质文化遗文化传承人之称。
杨松柱传承国学、国技、锻造、錾刻,镌镂,镶嵌等一体的技艺,融合现代审美元素,创造出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鹤庆银壶工艺,是中国当代制银工艺高水平的体现。从设计到制作到传承,领域广泛,钻一技、造一物、承一脉、传一世。其独特设计理念,精湛的制作工艺,以杨派技法制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藏家爱好者的喜爱。1997年庆贺香港回归,杨松柱创作“同气连枝”获得云大理文化传承奖;2008年,杨松柱创作“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等优秀作品,为业界之典范;2020年荣获“百匠名师”荣誉称号。
2014年,杨松柱创立瑞福祥。秉承着“传承·时光”的理念,“传道·授业”的抱负,杨松柱广收学徒,开拓创新,励志将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银壶,了解银壶制造技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其经营的工作室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作坊。
极致的工匠精神,支撑着杨松柱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稳步迈进。自14岁起,杨松柱致力于中国银壶锻造古法工艺,在技艺日渐炉火纯青的同时,设计出众多优秀作品,也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优秀银器锻造师,“传承.时光”,开拓进取,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流光溢彩!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