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份匠心 照一方净土——云南玉雕名师朱云龙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与玉对话是无声的,它自身带有天地灵气,玉石自己的语言有很多,朱云龙说自己的工作就是要把它的每个语言连接起来,让它变成一个完整的作品,用心去做,成就它们的独一无二。
朱云龙,云南玉雕名师,1988年生于云南丽江,受东巴文化以及家里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从小对东巴文化尤其对雕刻艺术尤为喜爱,是丽江市东巴文化玉雕艺术工作室创始人。他擅长人物、花鸟、貔貅、古兽等多种在雕刻工艺上熟练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技法,追求赋予作品灵性,作品深受广大藏家喜欢。
人生百年,所遇所见,所念所想,所做所选,终会成就不一样的奇妙人生。朱云龙与玉结缘,始于家庭,终于情深。1988年他出生于“工艺之乡”云南省丽江市,从小耳濡目染,他开始学步的时候就开始在毛料堆里玩,常常听着优美雕刻机声伴随着美梦。10岁开始自学雕刻,绘画素描、花鸟小件、招财瑞兽、山水摆件……雕刻至今,上千件还是上万件,已经数不清。十年光阴里,他用一把把雕刀守护着玉雕艺术的纯真初心和使命。雕刻是丽江文化不可缺少的,有形、有价值的产业,朱云龙不能忘记,也不想放弃,所以与玉为伴多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传承,也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注定。
玉石之声,声声皆是守得一颗初心,玉雕逐渐成为朱云龙生命中注定的事业,他选择默默守护这一古老技艺,通过玉雕传递内心的温度。后来的朱云龙师从民间资深艺人,经过多年的历练和沉淀,他的雕刻技艺上越来越娴熟,不仅汲取了老一辈雕客匠人的艺术特点,其创作的作品追求自然、古朴的风格,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元素表达,既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又认真研究现代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把玉龙雪山、黑龙潭、五凤楼等这些家乡古老的建筑与风景、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玉雕方式展现大家。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当很多人认为雕刻是死板枯燥的时候,他却觉得雕刻是充满生趣,甚至是惊艳的。当一块平淡无奇的毛料,在自己的手里脱胎换骨,变得光彩熠熠,匠人的技艺和风格蕴藏于细腻的雕琢,也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十多年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不断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用质朴的思想,突破传统的雕刻技法,为大家呈现雕刻的美,雕刻着玉石,也雕刻着自己的心,更是把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雕刻进永恒的岁月中。即使经历了三年疫情,很多人放弃了这个职业,他也从没有动摇过,反而是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继续传承这份古老之美。
玉雕最考验匠人的技艺水平,这些看似无法度量的刻痕,必须如数学运算般精准,作品的神韵和巧思全靠指尖的拿捏。一件好的作品,给人带来的享受,不只是作品精美的外表,还有它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显示出的精益求精、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这份用精琢诠释的“匠人精神”值得颂扬。
乱世黄金盛世玉,黄龙玉是新一代国玉代表,朱云龙的新作品《清明上河图》正是用黄龙玉雕刻而成。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源于此,朱云龙用了近半年时间雕刻了这件作品,只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北宋时期东京汴京城内的生活情景,包括官僚、商人、庶民、手工业者、水上交通、建筑等等方面。作为中国历史最有名的绘画之一,《清明上河图》有助于重建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情况,向人们展示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清明上河图"还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宝,它采用了线条变化、笔墨处理、色彩运用的严谨处理,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中和"美学思想,融汇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和建筑技巧,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清明上河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成为了大家了解宋代人民生活的一个窗口。朱云龙这件作品用玉雕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还原了部分场景,具有深远意义。
壁立千仞匠心添笔,风华正茂制造卓越。谈及匠心,朱云龙认为工匠精神的种子不但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地滋养呵护,还需要自身技艺与品格的不断提升,对极致的每一份坚持,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不负匠心之人终究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阴的果实。
主要成果
作品《悟道》荣获第二届“玉满乾”杯金奖;
作品《天人合一》荣获2014年广东省“玉魂奖”铜奖;
作品《龙凤呈祥》荣获芒市第四届“金象奖”金奖;
作品《满载而归》荣获第一届“玉满乾”杯优秀奖;
作品《关公》荣获芒市第四届“金象奖”优秀奖;
作品《清明上河》荣获芒市第四届“金象奖”优秀奖。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