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 大世界 ——韩霞与她的烙画葫芦世界
小小葫芦上的作画又会有什么样的大世界呢?韩霞用作品告诉我们小葫芦也有大世界。“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韩霞说道。
韩霞又名韩尚洛,出生于太原市,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装潢与工艺设计专业。现为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技艺传承人,山西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葫芦协会会员,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协会先进个人,太原市聋人学校职教,山西省戒毒所周周法理艺职教,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山西2019年晋阳工匠,太原万柏林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太原市妇联巾帼就业创业团队成员之一。
任何一个艺人最痛苦和最漫长的艺术实践,莫过于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诠释审美体验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虽然葫芦烙画是民间工艺,韩霞努力坚持追求着艺术感。所谓艺术相通,她不拘于某种表现形式,海纳百川,汲取各种艺术营养为我所用,结合她学院派的学术梳理,同时着眼年轻受众的价值取向做一些探索,加上她个体的审美观念,最后形成自己的表现语言。
韩霞在烙画创作开始前,她要先选择烙画素材,然后在皮质较好的葫芦上进行绘画,葫芦上烙画要拥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她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将每个部分的细节都仔细的描绘了出来,因为这个画作不能轻易涂抹修改,所以对她的耐性有着极高的考验,要切记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她的葫芦烙画作品有传统又有现代,结合度很巧妙,形式感上现代,在内练上实际上又很传统,而且很有东方的安静和平和的感觉。从她的葫芦烙画作品中看到了文化的厚重和力量,看到了个体美学识见提炼的精萃,满足了视觉并“养心”。
韩霞的葫芦烙画作品运笔流畅,线的轻重缓急,强弱疏密,长短曲直,抑扬顿挫用得非常巧妙,并娴熟地运用点和面充分表现物像的形象和质感。缘物寄情,寓意于景,造形空灵简洁,清新秀丽,要不蕴含着浓浓的禅意,深邃而淡雅;要不任道自然,明风清韵,质朴凝重;要不市井百态,率性任意,生动亲切;专注于画面的形式感和氛围的营造,默默地诠释着画者一路洒逸走来,深入生活,体悟生命而倾心创作。
韩霞的葫芦作品有繁有简,繁的,繁华华丽,简的,简洁利落。无论繁或简都力求表达艺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深度,同时她考虑的不单单是艺术,她作为一位聋人学校教师,她还担当着给学生教授的艺术同时还要兼顾替残疾人以艺谋生的考虑市场,她努力地在葫芦工艺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所以她的创作形式多样,不单要做好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是一个中和各种因素的探索过程。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