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恬静归于一处,悠然居于一堂----青瓷名室听山堂

恬静归于一处,悠然居于一堂----青瓷名室听山堂

恬静归于一处,悠然居于一堂----青瓷名室听山堂

“曾勾浮云隐青日,更添霁雾遮旧瓷。但看晓风红叶里,微朦初雨绕花枝。”青瓷之美古时早有记载,山水天色草色似乎都被工匠揉入其中。而“补就青瓷转玉盘,夜深秋重酿新寒。”青瓷的诞生是潜心复刻,一个人一颗心做一件事。

1.jpg

王斌,1986年出生,祖籍江西省上饶市,他的家乡自古人杰地灵。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时代的纷乱与嘈杂,磨灭不了王斌心中对于青瓷的执着与向往,正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于情其信”,大师对于青瓷的见解像屈原对于时代的追寻与超脱。刻在骨子里的文化精髓,随着5000年的传承越发沉厚。王斌老师现居浙江龙泉,陶艺师、工艺美术师、手工青瓷匠人、百匠名师。

2.jpg

龙泉青瓷被视为水与土的结合、人与泥胎的相融、土与火的烧就。一件好的青瓷艺术品更需经瓷艺家构思、拉坯、烧窑等72道工序和1300℃左右的高温才能烧制而成,成品率很低。每一件作品的出世,都凝结着瓷人的创作之魂,艺人的艺术之风,真正的艺术品是不可复制的。“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晶莹润泽如美玉、青翠无暇似碧泉是对龙泉青瓷的最高评价,以前古人能做到,现在我们要做得更好!”学习传承古人制瓷技艺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思想,不断创新,追求更高品质的青瓷作品,这也正是做瓷人一生的追求。


 

聽山堂青瓷团队致力于传统青瓷的烧制技艺研究,经十数年的努力,拜访名师 老艺人刻苦钻研。以对青瓷的原料类型(青釉配方)、胎釉肌理、形制特征、施釉技巧、装烧形式、窑炉结构、烧制曲线、开片大小等几十项专业课题进行了实践性研究,进而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立特征的当代“制瓷工艺体系”。

旗下工艺品已于将传统青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将龙泉窑青瓷与茶艺  香道,花艺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打造适合当下雅致生活的器物。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的灵韵在其中,王斌打造的瓷器会经历诞生和试用,用以检查瓷器是否尽善尽美。

王斌老师自述:

多年前,我携妻儿迁徙浙西南龙泉凤凰山脚,依山而居,山上多杂木,也有香樟古枫,我常听见山的欢笑与叹息,更多的是听见山的沉默,神秘又深邃。这里离两宋窑址几十分钟车程,瓯江两岸,层峦叠翠,到处弥漫着青瓷的气息。水车,淘洗,慢轮,晒场,窑烟,灶台,饭香,古法烧制,原生生活,宛如置身宋朝。这样的场景持续温暖与感动着我。在此之前,我无法想象世上还有这样的地方,如此纯粹澄澈,又古朴自然。我终于明白龙泉青瓷为什么千年传承,扬名于世的真正原由。这是自然的造化,上天的恩赐。

5.jpg

听山堂文化应情所动,应运而生。我们弱小的如同一块窑边的瓷土,尚未砺炼成型。抑或是一抺飘蓝的火焰正投身墩厚的窑炉,穿越时光的隧道,寻访远古的意韵,以探微的身姿,以史寓今,古愫矜情,呈现并非主流的生活方式与艺术语境。当然,伴随我们前行依旧是朝夕相处的山水,花鸟,窑火,器物,以及你的关注与情义,你的情义宛如幽远的瓯江,滋养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听山堂打造的每一款器物翻越千山万水,缓缓抵达你手中的时候,承载的是古老的文化,生活的气息,以及我们深深的敬意与感恩。

6.jpg

2013年成立龙泉市听山堂青瓷工作室至今,一直致力于龙泉青瓷艺术的创新和推广,深入研究传统青瓷制作的各种工艺技法,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业内人士和藏家爱好者评。

主要成果

2020年11月作品《残荷》茶器,在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

2021年2月作品《兽足方耳炉》被金华市博物馆永久收藏;(No:JB409)

2021年3月作品《听山》被龙泉青瓷博物馆永久收藏;(龙博藏字第889号)

2021年3月作品《宋制·香炉》被龙泉青瓷博物馆永久收藏;(龙博藏字第890号)

“从古艺中汲取营养,在作品中揉入现代美学元素,不断突破自己,让青瓷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仿古不惟古,以现代的需求打造传统古韵,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得以传承。”这是作为文化技艺传承人的精神与信仰,愿大师在青瓷名室听山堂中寻觅更多灵感,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