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初心,随心所玉 ——玉雕师许石林
数千年以来,玉一直被珍藏,它是纯洁和持久的,足以激发佩戴者的最高精神诉求,而又富于感性和豪华,足可满足尘世的渴望。亚洲消费者从来没有失去自己对玉的迷恋,今天,非亚洲买家前所未有地被玉所吸引。玉因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坚固性和稀有,人们深深为之吸引。
中国人玩玉,对玉石的喜爱之情的由来,除了是因为它在市场中可以值很多个零之外,还有对其文化底蕴的喜欢。在传统观点中,留给后代一块玉,寄托了对后世子孙的关爱,是一种传承,是文化、理念、思想的延续,希望他们可以继承发扬。玉雕师是玉石文化的开拓者也是传承者。
许石林,1986年出生于广东省深圳市,毕业于北京当代艺术学院/研究生学历学位;中国公安部刑警学院心理学刑侦科研究生学历。自幼动手能力非常强,原本是要在刑侦这个工作岗位的许石林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了一名职业玉雕师。改革开放的深圳,让许多深圳人都选择了从商,但许石林并没有选择这条道路,2009年许石林正式进入玉雕行业,成为了一名职业的玉雕师。
似乎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许石林在一个商场开业的时候,遇到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当时,他正巧看到了一个珠宝商带了一个挂件,深入了解之下才知道材质是翡翠,当时只知道好看,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几经辗转来到云南,冥冥之中踏上玉雕这条道路。
佛教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宗教,虽然不是本土宗教,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之中,佛教实质上本土化。佛教对于中国历史进程、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玉石亦未能例外,佛教对玉文化影响巨大。
古时候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里尽心侍候父母,唯有妙善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妙庄王一怒之下,拆了庙宇,赶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这下惊动了天神。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妙庄王四处求医,均逛商店治不愈。
后来,有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合药才能治好。他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妙金、妙银,但二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嫉善在外知道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为父亲合 药治病。果然,妙庄王的病体不久就康复了。妙善公主大愿大德的孝行,为仅教育了妙庄王,而且,释迦牟尼知道后亦深为感动。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释迦牟尼便赏赐了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公主便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了。
根据这个传说,许石林的新作《千手观音》诞生了。这件作品制作的也是千手观音是站立型,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据印度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光与影,梦与手,绽放出层层叠叠的佛光普照,博爱四射的神圣之美,这是一种美与文化的结合,那美来自内心与凡世的安宁,那美来自灵魂和精神的升腾。一个虔诚的玉雕师,在佛的殿堂之上,雕琢出内心对观音的无限崇敬。
千手观音,是许石林心中爱的化身和幻象,也是对人们美好的祝愿。他在形意创作中所运用的创作思维、创作态度和工艺手法也立体化地运用到了景境这个创作中,你既可以看到线、弧、沟在形态结构上带来的视觉冲击,也可以体验到揉搓、推捏工艺带来的温度、柔软和生动,这些都赋予了这个系列每一件作品更加丰沛的审美世界。
没有可复制的时尚,只有个性和魅力的彰显。许石林言道:“我想要做的就是让每个人的翡翠无法复制,始终如一,可以守护大家一世繁华。”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