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的种类很多,玉雕的流派也很多。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分为南北两大流派,把两大流派的分开,又有很多小的分支。比如:扬州玉雕、北京玉雕、南阳玉雕等。不管怎样划分,玉石雕刻都是我国比较古老的工艺之一,都是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
今天主要来说一下南阳玉雕,南阳玉雕的发展,以及南阳玉石雕刻师有哪些。南阳玉雕也是驰名中外的,经过玉雕艺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
传统技艺,吸取外地经验,南阳玉雕的工艺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以技巧的灵活及色泽显贵著称于世。业内人士介绍说,由于独玉色彩丰富,浓淡兼备,一块
石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盘考虑,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构思,又要巧用各种颜色,使得整个作品妙趣天成,让欣赏者禁不住拍案叫绝。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有这样一位玉石雕刻师,他是在自己的感悟中成长的,他就是史海拴。史海拴1976年生,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玉石雕刻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曾拜张永来、吴徳升为师,现以创建史海拴玉雕个人工作室。史海拴入行20载也有很多感悟,他说:“踏入这一行二十年了,从当初的毛头小子,到现在的人生中年,从无知到现在略有人生阅历,方觉艺术这条路充满了荆棘,得吃苦和不断的努力!越走感觉到自己越知至甚少,才知道天有多大,所谓艺无止境,真不假!”
从青葱岁月一路走来难免会有所感悟,并且一入行便是20年。这20年有岁月的摧残,有身体的摧残,有心灵的摧残……这年轻的小伙就这样一步步的走来,这一走就走了20年。他深知是自己选择的路,不管怎样都要坚持下去,都要在这个领域做出一定的成就。这个从年轻走到中年的人,如今真的做到了。这20年吃过的苦肯定数不胜数,在雕刻期间弄伤手的时候,更是多的可怕。所谓的心灵上的创伤,在创作时,可能有无数人觉得他的作品不好,对他的作品指指点点。这一路走来,说不辛苦恐怕没人相信。当自己经过了努力,经过了伤痛,才破茧成蝶。所以说不要只看到别人的辉煌,要看别人在辉煌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吃过多少苦。史海拴充分证明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这句话,他表这句话在生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南阳玉雕制作的《卧龙出山》,利用独玉色彩丰富、鲜素一体的特点,严谨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它重3.8吨,长2.5米,高1.6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南阳玉雕已经不是单单的艺术品了,南阳的玉雕已经是我国的一种文化。无论南阳玉雕的材质,还是南阳的玉雕大师,都让人称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阳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玉石资源,并把当地的玉石文化发展的有声有色,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也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他们并没有因为有这些资源而去刻意的浪费,而是倡导节俭,不浪费一点一滴的玉石材料。他们深知玉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更多优秀的艺术品展现到世人的眼中。

被誉为"国之瑰宝"、重3500公斤的玉器"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为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宝玉石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这一幕幕的惊世之作都可以表现我国工艺大师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高超的技艺,值得被世人称赞。
的确,历经千年兴盛而不衰的玉雕产业,形成了浓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阳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层出不穷、技艺高超的南阳玉雕艺人。南阳的玉雕艺术大师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南阳的玉雕文化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南阳人民,而且一直奉行着继承和发扬的理念。所以南阳的玉雕多年以来在国内外的盛誉经久不衰。这是每个南阳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数年来,都没有忘掉传统文化的存在,这也是每一个中华子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