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棕编非遗传承人王先奎:飞出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

棕编非遗传承人王先奎:飞出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

       王先奎,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万盛棕编非遗传承人,其作品曾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草编)比赛二等奖、全国第二届“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作品邀请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
        来自万盛经开区黑山谷鱼子村的他,是当地棕编非遗传承人。说起自己的绝技,王先奎说这是世代相传。在他小的时候,爷爷就教他用稻草编织各种昆虫,后来他通过学习和琢磨,逐渐学会了棕编手艺,二十多年下来,他能用棕叶编织上百种动物。
 
 

 
 
       他不断创新棕编技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先后学会并形成了四编、多编等独特的编织手艺,同时还创作出龙、蛇、鹤、鸡等非传统的近百种棕编制品,逐步丰富发展传统棕编艺术。
        在王先奎的展位上,摆放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棕编作品,小的有知了、螳螂、天牛、蜘蛛、蝎子等昆虫,大的有老鼠、仙鹤、鳄鱼、梅花鹿等。最大得一个作品是一条长约两米的飞龙,是王先奎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编织完成。



 
       “棕叶编织从选材、材料加工到后期精加工都十分讲究。棕编艺术的精髓是抓形,这要靠领悟和创造。”
       王先奎介绍,棕叶编织品的制作工艺复杂。先采摘颜色鲜亮、无疤痕的棕榈树叶,经过煮、晒、熏等程序,使棕丝白嫩柔软、色彩明快、能负重、不吸潮。制作过程中,以扣为主,通过撕、拉、穿、绕等技法进行艺术创作,再进行修饰加工,使作品优美、栩栩如生。
         据王先奎介绍,目前他编织一只昆虫只要一个小时左右;而编织像飞龙、凤凰、仙鹤等大型作品则需要至少一个月。

 
 
 
        2OO3年至今,王先奎先生到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山东、贵州等地参加艺术交流博览会,并受邀去新加坡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成为收藏家的岸上珍品,并于2018年成立重庆奎艺艺术品有限公司。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王先奎成立了奎叶艺术研究中心,并招聘一批当地村民学习棕编技艺,编织好的作品他统一回收,然后再销售出去。
       而今一个熟练的工人每天可以编织二三十个昆虫,收入80元到100元,棕编已成为当地一些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王先奎的作品除了受到市民欢迎之外,也得到国际友人的认可。目前他的棕编作品已经远渡崇洋,卖到了西班牙。
       王先奎说,虽然赚得不多,但这说明了棕编制品在国外也是有市场潜力的,这让他感到欣慰。
      “棕编是一种古老文化,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工技艺,我会一直坚守。只要有人真心喜欢,我愿意免费收徒,传承这门手艺。”王先奎希望年轻人能加入到棕编队伍,增加活力,将这一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