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慧,1983年生于山东著名的陶琉名城淄博博山,祖辈都在极具名气的国营淄博陶瓷厂工作,贾慧从小生活在艺术气息浓郁的大院里,在耳濡目染和日日熏陶下,让她对陶瓷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顺利考入了山东省轻工美校陶瓷设计专业(现在为山东工艺美院陶瓷学院),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刻苦,得到了众多工艺名师的教授。
2001年,贾慧毕业了,毕业后2002年到2014年从事专业美术教师工作,教授陶艺、线描、国画、版画、水粉等课程,12年的美术教师从业经验,打下了更为扎实的美术功底。在此期间,她也一直兼职从事着雕刻行业,也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2015年,她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并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方寸里”雕刻创意设计工作室。
贾慧不同于传统师承关系,从小良好的艺术教育与从教十二年养成的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让她能够结合材料的造型、色彩、质地进行艺术性、创新性的设计。她所能够雕刻的品类包含核雕(橄榄核、桃核)、木雕、石雕(寿山石、翡翠、和田)、琥珀蜜蜡、猛犸象牙等。在雕刻材料定位当中,她没有拘泥于一种某一类,而是尽可能的去尝试更多材料的更多艺术表现。
贾慧热爱艺术,她拥有着一颗独特而又美好的匠人之心,对生活,她的要求很简单,但对艺术,她有着孜孜不倦的爱与执着,她对待她的作品,从构思到创作,直至完成,她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她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给我们人类太多的宝贝,我也想让更多的原料经过我的双手与设计变得更富有灵性。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领域,要获取的更多的营养。”
她是坚定的,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
回首来路,短短几年,贾慧已颇有成就,但她一直平静,不随波逐流,不浮躁,多学习,多探索,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寻,自我突破。
“在方寸以里,得万千气象”!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