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全国匠人大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目录
正在收听 :
赵明 赵明
艺术值1000
向Ta提问

赵明,男,生于1966年,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人,现为青海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从小喜欢玩泥巴,通过学校和民间老艺人的指导,学习基础美术绘画,从此走上了玉石雕刻之路,多次在河南、扬州,云南腾冲参加过进修学习与研讨。

  • 姓名
    赵明
  • 出生年月
    1966-03
  • 性别
  • 民族
  • 出生地
    青海省海东市
  • 职业
    玉石雕刻家
  • 荣誉称号
    青海省民间工艺大师

社会职务/身份

2003年加入青海省道教协会会员
2006年加入青海省江河源文化研究会会员
2007年担任青海彩陶学会理事
2008年加入青海省善行天下公益服务中心会员
2016年担任青海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
2018年担任青海省奇石文化协会副会长
2021年被青海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聘请为加工技术专业产业导师
2021年被西安中国画画院青海分院聘请为副院长
2021年被青海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聘请为加工技术专业产业导师

从艺经历

       赵明同志在学习创作的三十多年的过程中,作品以高原特有的汉藏文化为创作为背景,同时表达自己对养育成长的这片厚土的热恋,感恩生根在青藏高原的先民,虔诚,朴实,厚道,融入和谐相处的民风。多次在河南、扬州,云南腾冲参加过进修学习与研讨。作品有《牦牛》、《盘羊》、《结盟杯》、《藏羚羊》、《三江精灵》、《夏都之恋》、《三江源》、《龙腾三江》、《立马昆仑》、《昆仑魂》、《盛世中华》等等。作品突出青藏高原地域特色文化,将三江源、高原牦牛、祁连山等元素融入到雕刻作品中,曾带领出陈玉堂、张天明、赵金筵等多名优秀雕刻工匠,作品《保护母亲河》获得2003中国玉雕、石雕天工奖-优秀奖,2014年被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青海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9年被中国人社部授予中国传统手工艺大师称号、2021年被青海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聘请为加工技术专业产业导师、2021年授予高级非遗(玉雕)技艺传承人称号。结盟杯、藏羚羊、飞跃昆仑等作品获得国家外观专利。2021年5月17日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人才工作委员会和全国信用评价网收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库非遗(玉雕)技艺传承人。2018年12月被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聘请为《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青海卷》编篡委员会撰稿人。2018年12月7日个人信息被“工美集-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信息库”收录。在从事工艺雕刻之外,赵明同志还对绘画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创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绘画作品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特别是他创作的系列高原牦牛图,已经被青海省政府指定为省级对外交流的礼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中捐赠人民币6000余元。在善行天下公益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中共捐赠2000余元。多年在果洛州甘德县、玉树州治多等牧区多县参与农牧民雕刻技艺培训五十场,协助当地政府找到多彩玉矿带多条,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当地农牧民经济收入。
 

技艺简介

       赵明的雕刻作品,无论从作品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其作品追求清、雅、精、细之风格,以小见大,力求使其形式,工艺效果、韵味融为一体,素雅得体、相得益彰。先后通过祁连墨玉、昆仑碧玉、昆仑青玉等诸多玉种创作和雕刻三十多年的琢玉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每一次的调整都是在修正中接近完美,在微妙的心灵体验中净化灵魂。充分展示了他对作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艺术风范和人文追求。

       他的作品盛世中华(材质:昆仑碧玉,硬度6--6.5),作品以万山之宗、三江之源、莽莽昆仑山为背景,以中国道教神话故事为内涵,运用了圆雕、浮雕等刀法,作者以粗犷奔放的技法雕刻了西王母娘娘乘驾五尾凤,翩翩仙游于昆仑之墟,四周祥云缭绕,瑶池映衬着五彩霞光,海心山中龙驹向着光明奔驰,青海湖碧波涟漪,鱼耀龙门,白鸟翔鸣,玉宇琼楼,亭台楼阁,令人神往,流连忘返————一行驼队穿行于莽莽雪域沙海之中,驼铃声声悦耳,驼队往返于南北东西,象征着一带一路带动东西方文化经济的繁荣交流和发展。该作品充分体现了青藏高原的各民族互相团结,传播文明和文化交流的博大精神,彰显了扎根高原的子民生生世世,自强不息的昆仑精神。

       作品《达摩禅师》作者选用昆仑青玉为材质,通过细腻的雕刻手法,精雕细琢,完美的展现出了一尊玉雕的达摩禅师,刀法娴熟、纹路清晰,实为不可多得的手工玉雕精品。这是一件精品的人物雕件,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与艺术、时代与生活的理解及感悟。此件作品极具创意、工艺精致,不仅体现了作者精湛的技艺水平、高深的艺术修养,更是展现了国之大匠的文化自信。

       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藏羚羊保护。作者通过细腻的雕刻手法,经过精细打磨,精雕细琢,形象地展示了一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玉雕藏羚羊,希望通过这个高原精灵的形象展示,呼吁社会为保护藏羚羊,打击盗猎藏羚羊、制止藏羚羊绒制品非法贸易活动,对保护藏羚羊资源将起到极大的宣传促进作用。

       本着"道法自然,唯心至上"的艺术信条,从一名学徒到今日的玉石雕刻大师,屈指算来,赵明已走了整整26年!他26年与玉相随,在方寸之间书写着自己的心碑。而今,26年来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肯定,这令赵明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也激起了他对祖国玉器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如今,他想到的不仅仅是个艺术,他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让玉石艺术重新发扬光大。他不仅广泛的招收徒弟,传授技艺,还到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玉雕培训班,为青海的玉雕事业发展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有付出才有收获,必须有更大的付出,以取得更多的收获。艺无止境,路远漫长,如何师承古人并纳古创新,展示当代玉雕风采,他时刻要求自己以振兴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坚定文化自信,努力耕耘艺术天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用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为当代玉石雕刻事业增光添彩,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不懈努力。

主要成果

1997年参与制作用龙图腾创作,三江之水源源不断,水是自然生命之源为根本,参与制作《三江源》作为澳门回归的礼品。至此慢慢开始青藏高原特色文化的创作雕刻,经过不断观摩培训和学习,创作雕刻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
2002年设计雕刻的《结盟杯》《龙腾三江》。
2003年设计雕刻的《保护三江源》,获得了全国天工奖之优秀奖。

2003年作品《保护母亲河》获得中国玉雕、石雕天工奖-优秀奖。

2004年设计雕刻的《吉祥藏羚羊》。
2005年设计雕刻的《结盟杯》。
2006年青藏高原铁路通车设计雕刻的《飞跃昆仑》表达了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主题理念。
2008年设计雕刻了《华夏九州迎奥运》,《盛世中华》《长寿龟》。

2010年荣获青海省文化厅、公信厅、财政厅联合举办的文创新产品研发基金奖励15万元。

2013年至2016创作长4.2米高2.8米,昆仑山道教典故文化《昆仑魂》等。

2014年11月赵明工作室被青海钰石头艺术品有限公司授于宝玉石新产品研发基地。

2021年12月赵明工作室被授于青海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产业实训基地。

2021年论文《浅谈玉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表于《文渊》杂志,2021年10月版面刊登,国内刊号:CN 11-9276/G国际刊号:ISSN 2096-6288


从艺感悟

    一直努力学习在雕刻的路上,雕刻是我一生追求的梦想。我想每一位玉石雕刻师都有一样的心声,当你面对一块璞石和各种材料的时候,都在静静勾画一道道的柔美线条,欣赏品味作品带给人们与自然和谐,赋予生命灵魂的感知感悟,创作石头生命的世界,敬畏天地造化!

作品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赵明的作品-赵明石雕
赵明的作品-赵明石雕
赵明的作品-赵明石雕
赵明的作品-赵明石雕
赵明的作品-赵明石雕

参考资料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社会职务
  3. 从艺经历
  4. 技艺简介
  5. 主要成果
  6. 从艺感悟
  7.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