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欢,90后新生内画手艺人,自小便喜爱学习画画,大学时代的她在邵阳学院学习平面设计,而她学习内画的缘分,则是在一次旅游中碰来的。
当时在桂林旅游的万欢,看到一个店里的架子上摆放了很多画了画的玻璃瓶,天生对画比较感兴趣的她,便被吸引了进去。而通过店里店员的介绍和示范,万欢惊喜的发现这些漂亮的画面是从瓶子内部开始作画的。
对于这次的发现,使得万欢想要多多了解这门神奇的艺术,自那次假期旅游回来以后,就经常向老师请教,还上网找有关内画资料,通过对于内画艺术了解度的逐渐加深,她开始萌发了一种想要学习的欲望。
大四那年,万欢正式去河北衡水开始拜师王占康学习内画。
虽然万欢是自小学画,有一定的功底,但在老师那儿还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从最开始的线条到简单的图形,最后才能画成品,就连正式开始画成品之后,还会因为不熟练而手抖,有时候为了画一个眼睛,一遍一遍地画都画不好,这个时候的万欢也会心焦、沮丧。
而每到这种时候,老师就让万欢停下来下来,看着老师来创作内画,其实万欢很喜欢看老师作画的,有时眼瞅着,思维跟着总会感觉自己也会跟着老师笔尖在画。
慢慢地,万欢就再次进入了心态平和的创作状态,一笔一画的跟着老师继续学习下去。
万欢出于对那段时间学习内画的尊崇与热爱,大四的毕业设计她选择用内画艺术来创作展现。
而设计这个作品的初衷是想要将现代的插画融入在传统的鼻烟壶当中,让年轻的受众也知道内画艺术。
毕业作品《破茧成蝶》是万欢设计一套以小女孩成长到蜕变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是她自己绘画的成长过程,亦或者说是自己转向内画风格的一个新的蜕变。
“毕业后来到深圳,每到过年过节时还是会看到有一两家市集在卖内画产品,不过都是些低端的产品。看到这样的情形我挺难过的,内画本来作为一个高端艺术品沦落到这样一种境况,很多好的作品很难被认可,有的就算认可也不会被买单,归根结底还是它的实用性变弱了。”
万欢坦言她真正想转变的是内画实用性不强的艰难困境。
而她真正在内画领域有了构想,则是在2016年。开始尝试将内画融入到首饰当中,让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设计与学习创作的路子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更加艰苦的。
万欢刚开始做的时候也不是很顺利,要设计、画内画、找材料,很多事情都要去想,而她自身以前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是一点点地去摸索。刚出来的作品也不是很满意,一遍一遍地更新,直到有现在的成品出现。
诚然过程艰辛,但是万欢却是倍感欣慰的。
未来,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了解内画独特的魅力。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