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而又快节奏的深圳,一家箫坊悄然伫立在街道上,箫坊有一个很雅致而又的名字,名为“九臻”,曾方予,便是这家箫坊的主人。
曾方予喜欢制箫,也喜欢用箫演奏流行曲、古曲等,他是一个懂音乐又懂制作的手艺人。
他力求做好一个匠人,但他也知道,成为一个好匠人除了需要一双巧手,还要有对各种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和修行的心。
曾方予在1997年大学的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洞箫,他特别喜欢,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箫浓浓的兴趣导致他想去了解制作箫的每一个环节,于是他寻访名师,学习技艺,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
想要制作出一支好用的箫,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细致,从采竹、存放竹子、烤直、开吹口、钻孔、调内堂、抛光打蜡、各种制作工具各种竹材等,都必须要精通。在制作出一直好箫之后,最让人沉迷的地方就是那洞箫的音色,曾方予喜欢那悠长婉转的乐声,酒一般香醇,茶一般让人回味,能够让人一听就醉。
箫的声音很纯朴,其音色本质就是大自然的风声。这种声音,有超脱世俗的清越,有触及人心深处的沉厚,有世间的哀痛喜乐,也有安抚心灵的温柔,其它乐器少有它这种特质。箫的音色有一种特殊的美,是天地苍茫的美。吹奏时,空气与洞箫的吹口磨擦,使箫音带上一种原始的沧桑韵味,能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曾方予甚至想研究出最佳的音色改如何规范数据,让每一根竹子都能够发挥其最大性能,发出最美的音色。
曾方予认为,制造乐器必须先了解乐器的美学,洞箫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敦厚、朴实和圆润的特点。箫的制作过程,也是对各种文化的学习和体会的过程。对于他来说,他做箫,并不一定是用来售卖,而是投入无限的时间,去研究如何做出最美的箫音后分享与人。这是一种修行。
曾方予制作的箫,不仅在声音、原材料、造型上非常讲究,从他的箫上,能够感受到他的诗情逸兴、壮志情怀、以及人生修养。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