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金山:笔墨当随时代,传承亦需创新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金山:笔墨当随时代,传承亦需创新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清朝初期力主创新的艺术家石涛之名言。视今日之雕刻,亦应与时俱进,敢于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自己的风格或面貌,如此方能焕然一新,令人耳目豁开。
 



 
他是高金山,在雕刻的圈层里他的作品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为人所熟知。他的创作方式并不多见,根据随形上的创作有许多刻意为之的表现痕迹,被束缚的本能与主观、创作中被刻意提取的率性,结合了绘画和素描的技巧,线条和造型被有意识的绑架在写实手法上,可以说有些混沌。

 
 
如今,关于艺术中精神层面的探求在当下的雕刻表现形式作用从来都并不单纯靠其形式影响人们,它的呈现最终都是走向内容。
很长久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雕刻艺术几乎都在传统文化中沉睡,越来越深。即便是被当代艺术影响下的木雕作品很少有被人们所接受和理解的,多数被作为一种装饰性而非艺术品。


 
 
在他的作品解析中,单纯地想要表现某些事物或用绘画或其他形式传达思想,其本身不是主要的核心,作者本身在追求某种属于自己的形式特色,高金山的作品创作非常有自己的独特性。
 


 
 
观想他的作品,是乎是一瞬间浓烈的创作欲望后,垂直流淌下的线条,成了一种可以自身延展,收放自如的创造,立在虚实之间。而这种独特性正是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本质的一种自己的解读。


 
 


 
“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民间艺术,好坏不能一概而论,一件作品的产生必然会受时代文化、生存环境影响,放在历史这个大环境中也许价值很高,但是放在当代就不然。传承,不仅要有选择性地确定传承对象,很关键的一个宗旨是要学习艺术精神,莆田雕刻工艺历经百年的传承看似繁华但并非高枕无忧,若安于现状必将走向衰落,传承的同时要有创新,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表达不仅是一种姿态和自身艺术的原创标志,也是高金山作为木雕艺术大师的一种与自然对话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艺术家应该关注生活,做生活美的发现者”。许多作品直接取材于生活,并且毫不隐晦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多年来,高金山一直以清醒的眼光对待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关系。
 

 
 
他的作品《流水清音》、《朴渡》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瑞雪》《平等正觉》中国木雕艺术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收藏。高金山用奇诡的想象牵引着观者的目光,逼迫着与之交流互动,用细微具体的形象来表现对于人类生存,生命主题的思考。
 

 
 
这种独特的,超前的雕刻语言和思想,业界虽有声音,但高金山却以自已的实力让众大师们哑语。


 

 
 
高老师的作品是具有多重解读的,角度不同,作品的含义便不同,如后现代诗歌一般。可以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或隐晦的哲理,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便是一部厚重的人生之书! 
 


 
 
“应物象形,物在天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十年的雕刻生涯,让高老师逐渐成熟起来,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颗简单纯粹的心,让其真正的走进艺术殿堂。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