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石雕艺术家刘丹明:他与石头有个约定

石雕艺术家刘丹明:他与石头有个约定

刘丹明,字石丹,1972年生于福州鼓山樟林村,家里祖辈都是从事寿山石雕行业。刘丹明自幼随父亲刘德森学习雕刻。
 
刘德森,师承东门派,福州市名艺人,自幼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擅长花鸟瓜果等传统题材。
 
自刘丹明记事起,就时不时地看到爷爷在搬弄寿山石;待他稍大一些后,又总是在父母创办的雕刻室内玩耍,久而久之就对这种石头产生了一种懵懂的好感。
 
但凡他自己看到了有些美丽的俏色寿山石,也就开始如同父母一般有样学样的拿起来观摩、把玩。



 
 
他自幼感悟寿山石之美,几十年如一日,如痴如醉,打磨佳作;他的作品保留石头原始的韵味,追求禅意。
 
寿山石色彩丰富,石料内部的材质和色彩不确定性大,雕刻者往往要善用俏色,巧用瑕疵。久而久之,寿山石雕刻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石雕的独特的雕刻语言。刘丹明觉得,走上雕刻这条路,与其说是他选择了寿山石雕,还不如说是寿山石选择了他。
 
机缘巧合之下,刘丹明随父母认识了“石痴”冯志杰老师。冯志杰,字石癫。1949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64年进福州石雕厂当学徒,师从林依友学艺。冯志杰擅长结合中西雕刻技艺,注重光影。在冯老师的门下,刘丹明潜心学艺,雕刻成了生活中唯一的内容,这一学,就是五年。


 
 
学成出师,刘丹明带着扎实的雕刻基本功和对寿山石由衷的热爱,开始独自闯荡。无奈,90年代初,寿山石收藏市场萧条,刘丹明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
 
石不在质,有艺则精。每一方寿山石雕的完成,都源自于雕刻大师因材施艺的奇思妙想和雕刻技巧上的独到功力,十几年的刀耕不缀,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刘丹明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作品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刘丹明决定去福建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师从檀东铿、俞梦彦老师,重新学习系统的美术知识。通过三年的学习,刘丹明对寿山石雕刻技艺有了新的认识。
 
2002年,刘丹明拜入刘爱珠大师门下,对雕刻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不断的学习、沉淀和积累,让刘丹明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广。
 
化繁为简,取舍有度,意匠追摹,所成在乎像外。刘丹明觉得,追求心中的禅意和保留石味是他追求的目标。
 


 
 
寿山石雕刻的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和突发性,进入最后的修光阶段出现的瑕疵,更考验着雕刻者的功力和耐性。未经修光的大胚,是没有灵气的。最后的修光则是依靠雕刻者运用各种刀法,轻重徐疾,顿挫转折,或沉着,或流畅,或刚健,或婉转,“疾而不速,留而不滞”,赋予作品灵魂。细心雕琢顽石,犹如细心雕琢生活,刘丹明的妻子对他的事业无条件地支持,让刘丹明的艺术道路走得更加纯粹。
 
刘丹明说,将来,他会多做一些富有禅意的作品,因为,禅意就意味着正能量。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