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开江(号伯阳),1996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木根雕刻师、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师从中国雕刻界“ 当代钟馗第一” 、享誉“ 钟馗王” 美称——李华春。2016年创办《扶古宗堂》雕刻工作室,以创作根雕为主,雕刻根雕藏魂在自然纳靈于神韵!遵从木原来神态、纹理,追寻造化的灵性。在创作中不断探索树根肌理与艺术形态的统一,遵循着敬畏自然还原生态艺术再现的原则,并且在选材造型、取舍定形、打磨底座、命名这些实践环节中不断确认合理性!让每一件独立的根雕作品,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
楼开江(又号伯阳),1996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师从中国雕刻界“ 当代钟馗第一” 、享誉“ 钟馗王” 美称——李华春。受当地根雕艺术文化的熏陶,自幼对雕刻艺术充满兴趣。从2011年拜师学艺已有12年,期间又在浙江广厦艺术学院深造,对雕刻技法的驾驭日渐娴熟,精进颇多。通过这些年的刻苦钻研,已探寻出了属于自已的雕塑风格。
主张根艺作者应不断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如文学,美学,雕塑,绘画和传统的工艺美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达到思路敏捷、灵活机动、左右逢源的境界,挖掘出巧木根材深层次的内蕰,使作品进入高标准的领域。
近年来在老子与钟馗的刻画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仅脸部利用崖柏原皮肌理刻画恬美纯真传神,而且在作品与崖柏营造的意境上也作出探索,在作品《为而不争》中,将崖柏木劈前似的肌理运用成作品人物衣袖,让头部的雕与躯体的不雕达到了和谐统一,力求使作品天然成趣!
巧手成就卓越,匠心创造非凡。作品中也能看到伯阳擅于从树根的动势中寻找契机来创作,他从一个扭曲的柏树根中寻觅到生机,巧妙地雕琢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
无论雕刻,绘画,摄影,设计,我们的工具,形式,模式,方式都要改变,但一个东西不会简单变化,那就是美学的变化。———如果带着观念去从事艺术,我们的的东西才会成为时代性,当代性,前卫性。
单纯美学的课程历来都有所被忽视,中国的美学尤其不成系统。当代艺人把美学基础搞好,有助于帮助艺者把自己的观念、情感、思想性、精神意志融合起来研究。就技法来说,首先是基础,只有在美学,观念上升到一个有效的层面再来深入学习、研究,实践技法提现技法的“合理性”,创造性。所以个人主张掌握基本技能以后,一定要先树立良好的观念,学习先进的美学,培养良好的习惯。技法到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哪怕到老,年轻的艺人要减弱功利性,来日方长。现在年轻有为的艺人大家如果深入解析一下,其实他们拥有的只是什么应该很清楚,和艺术本身没有关系。
所以我个人主张先要观念革命,美学革命,然后才是技术革命,形式方式革命。现在中国艺术的主流还是停留在服务社会的视点,艺术没有产生根本性变化,就不是向前,而是在后退。一点形式加众多的传统技术和技巧。
艺术品,做得越复杂,越彰显技术的能力;做得越简单,越凸显思想的能力。很多极简优秀的东西,很多人看到结果,都会觉得做这个我也行,因为它就那么几根线,几个面,几个色块……其实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自己根本想不到,没有这个脑子。所以说艺人大部分选择“移植”别人的形式,很少自己去创造。说好听叫学习而模仿,说难听其实就是“盗版”。所以大部分艺人在索取,极少部分人在奉献。越是高大上的展览,抄袭越多!
我们要致敬经典,但也不能拿国外的个别案例来作为学习模板,比如基弗、博纳尔、莫兰蒂、费钦、霍克尼等等。艺术应该看东方了,而要以传统中国水墨画去影响西方是不现实,而是需要一种艺术革命,而革命的中心应该在东方。所以要向前看,不是向过去,向别人看,而是要进行语言革命,材料革命,技术革命。
2017年11月作品《悟道-老子》在第二届绍兴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得金奖;
2017年11月作品《渴望太平-钟馗》在第二届绍兴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得银奖;
2018年11月作品《为而不争-老子》在浙江绍兴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金奖;
2018年11月作品《问天-老子》在浙江绍兴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金奖;
2019年11月作品《大道至简-老子》在浙江绍兴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金奖。
“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领跑人生,为自己的生命创造价值。生活总要有那么一件事需要去全力拼搏,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而坚持奋斗!”------这是自己艺术创作道路上的宣言!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