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男,四川人。玉雕师、设计师、高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评估师,作品创作题材丰富,擅长佛像、人物、手玩件及挂件等,因材施艺,俏色巧雕,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为玉石注入灵魂,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玉石的美,文化的美。喜欢将个人思想揉入到作品中,以设计构思巧妙,造型新颖,工艺精致的艺术创作风格,受业内人士和藏家爱好者好评。
刘彬,出生于四川省。自幼喜爱美术,师从玉雕大师高爽先生。执着地追求玉雕艺术,在雕刻技艺上运用多种雕刻手法,作品既传承了传统的雕刻风格,又大胆的融入了各种绘画和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时代相结合。作品文雅、简练、富有创意,创作因材施艺,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思路开阔,创作大胆。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获得许多奖项和荣誉,受到众多藏家和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2017年全国工商联授予“中华玉雕工艺师”荣誉称号;
2018年全国工商联授予“中华玉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9年荣获省级工艺美术师;
2019年荣获人社部省级/高级工艺品雕刻技师职业资格证;
2020年荣获五一劳动奖;
2020年担任四会市玉文化研究会顾问;
2020年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类-游丝毛雕唯一传承人;
2021年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授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 荣誉称号;
2021年荣获人社部省级/高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职业资格证;
2022年荣获省级美术师资格证;
2022年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玉雕)授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 荣誉称号;
2022年被百度百科授予优秀匠人奖。
游丝毛雕——又称游丝刻,由于其难度之大、作品之灵动,被誉为“国宝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技艺”。具体而言,游丝毛雕是指在玉器琢制过程中,用细若游丝的密集细阴线进行局部刻画的一种传统治玉技法。多用于表现须毛纹、几何纹或网纹等毛发、服饰的细微细节。目前已知对“游丝毛雕”的描述,最早见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对汉代玉器雕琢工艺的论述:“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更为神奇的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尽管我们已经了解了古玉“游丝毛雕”的工艺特点,但仍然无法解释古人仅依靠粗糙简陋的治玉工具,是怎样加工琢制如此细如发丝又密集有致而且一丝不乱的优美线条。以至于对这种古代治玉工艺的争议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定论,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依靠现代精密电动工具,仅用古法人力手工琢制,“游丝毛雕”工艺完全无法复制。
2017年作品《天官赐福》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最佳创意奖;
2018年作品《普度众生》获得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银奖;
2019年作品《天禄瑞兽》获得“天工奖”金奖、优秀奖;
2019年作品《义薄云天》获得中华玉石雕刻“华表奖”金奖
2019年作品《钟馗除妖》获得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银奖;
2020年作品《江南》获得中华玉石雕刻“华表奖”金奖;
2020年作品《千手观音》获得中国玉(石)器“百花奖”【北京】金奖;
2021年作品《江南水乡》获得中国玉(石)器“百花奖”【北京】银奖;
2021年作品《天马行空》获得中华玉石雕刻“华表奖”银奖。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