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全国匠人大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目录
正在收听 :
陶雪华 陶雪华 陶雪华

陶雪华,杰出书法艺术家陶雪华,字亭霏,号然天道人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及其书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注册高级书法家;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会授“功勋书法艺术家”称号,文化部授“最佳创作奖”并编入《中国书法十大名家》;世界文化艺术高峰论坛授“华人文化艺术最高终身成就艺术家”。获全国、国际展赛金奖数十项;论著及成就编入《书法研究》《中国名家书法集》等典籍数十种;出版了《陶雪华书法集》《中国国学名家—陶雪华》《中国艺术市场重磅推荐艺术家—陶雪华》《中国美术家报水墨百家—陶雪华》《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陶雪华》(大红袍)等专著。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获中新、中欧、中美、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特使等称号。新中国七十华诞前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了向国庆献礼展---《雪华墨迹》展。2023年4月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在荣宝斋为其主办了“漫漫书中路--且行且求索.陶雪华书法艺术展”,沈鹏先生题写了展标。

  • 姓名
    陶雪华
  • 艺名
    字亭霏,号後龍山人,石泉老人,悟灵真人
  • 出生年月
    1950年9月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浙江省金华市
  • 职业
    书画家
  • 职称
    国家一级美术师 、 国家高级书法家。
  • 毕业院校
    中书协高级研修班
  • 荣誉称号
    中国当代艺坛功勋人物 、 中国当代杰出新闻艺术家形象大使 、 2011影响中国的十大艺术新闻人物 、 2017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 、 国际文艺杰出贡献人物 、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书画家 、 华人终身成就艺术家。
  • 主要成就
    获得国内外书画展览比赛金奖数十次,入编各类大型书画典藉数十种。书法论文刊载《书法研究》等数篇,入选发行各大纪念活动邮票十数次。出版《陶雪华书法集》等专集数种,其中《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陶雪华》被誉为“大红袍”,是出版界给予书画家的最高荣誉。新中国七十华诞国庆前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了向国庆献礼展---《雪华墨迹》展。2023年4月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在荣宝斋为其主办了“漫漫书中路--且行且求索.陶雪华书法艺术展”,沈鹏先生题写了展标。作品在多国展出并参加了“中国顶级书画大师全球巡展”,获多国文化交流特

社会职务/身份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及其书画艺委会委员
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
雪华书艺创作室创始人
中国书画院院士
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
中国名家书画艺术院研究员
中国五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当代环球书画院副院长
北京书美影画院终身名誉院长
中国书画院(香港)副院长

从艺经历

陶雪华先生生于浙江最大的陶渊明后裔居住村武义县陶村,自幼其父携其拜乡贤为师染指翰墨丹青,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从此漫漫人生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历经数十年,临池勤学不辍,濡毫苦练至今,积淀了深厚的书艺传统功底,后经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研修班深造毕业,得沈鹏等名家指导,评为优秀学员,获得国学、书学的学术与理论的全面素养。其书作先后在中国银苑书画艺术展、文化部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大展、第三届当代中国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中国书画家与收藏家北京交流展、中国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评选、第六届国际书画作品展览、第七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国际榜书大展等赛事中获得金奖数十项。作品、传记编入《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大展作品集》《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中国书法名家名作选集》《当代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作品集》《中国艺术六大名家》《艺术大家—中国书法八人》《沈鹏陶雪华双人集》等多种大型典籍;被《艺术人物》《艺术收藏》等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出版了《陶雪华书法集》《中国国学名家---陶雪华》《中国艺术市场重磅推荐艺术家—陶雪华》等专著,以及出版界给予艺术家最高荣誉的“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陶雪华》。书作屡发于《书与画》《书法报》《印象中国》《中外画刊》《中国收藏》《民航杂志》等书刊杂志,在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等展出。多次选为国庆、党建、抗战胜利等以及中美、中法、中荷等建交五十周年纪念的纪念邮票发行国内外。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碑林收藏、勒石,多次赴日、韩、新、欧、美等展出,参加中国顶级书画大师全球巡展,其书作作为范例编入了意大利教科书,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贡献了力量。被授予“中欧文化艺术交流特使”、“新中文化交流友好使者”、“中美文化艺术交流特使”、“两岸文化形象大使”、“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特聘高级书画师”等荣誉称号。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质量部ISC2000认证,获得各文艺团体授予的中华金奖艺术名家、中国十杰书画家等荣誉称号,引起多家媒体关注与宣传,荣获中国十大艺术新闻人物、2017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2018当代20位杰出新闻艺术家形象大使等殊荣。被聘为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五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及港、台、京数家书画院的院士、副院长、名誉院长等。

陶雪华先生爱好广泛,兴趣益多,学涉历史、哲学、文学、文字学、语言学、易学、社会学等诸门。文化时空,博采精取;翰墨天地,苦修性灵。对人类遗留之精神海洋他随波荡漾,对释儒道百家丛林他留连忘返。参悟人生,完善人格。诗词歌赋楹联,时而习之以自娱。文艺作品曾获全国征歌大赛创作奖,被省歌舞团选为进京汇演节目,《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作了报道。自撰自书诗词编入《当代书法家诗词墨迹》,自撰自书楹联刊之于《中国楹联报》《全国书法家楹联墨迹选》,诗作发表于《中华诗词》《诗词中国》等,并荣获中华诗神等荣誉称号。

陶雪华先生注重东方传统文化涵养,着力提高综合艺术素质。他不仅尽情挥毫骤墨,还潜心于书学理论研究,写出了数篇具有独到见解的书学论著,被刊发于《书法研究》、《书法新探》等书刊。获得过浙江书学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参加了中国书协举办的当代书法创作理论研讨会。其主要论著有《唯一法则论》、《创作心态说》、《书法静中观》等,阐述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特领悟以及学书和创作的经验。

陶雪华致力继承传统,并求有所创新。书作笔法纯熟,点画遒劲,骨格清奇,雄强豪放,风格鲜明,清新脱俗,颇具神采。字里隐约之中彰显晋韵唐法,行间淡然之处颇具宋意明态。融会诸体风韵,可见百家意蕴。线条拙朴体现自然,气势恢弘不失意态。或疏朗,或浓郁,入乎意境,或淡雅,或率意,出自性情。他认为书作要合乎法度,又不为法拘,符合基本规律,又不落入窠臼;艺术的本质是抒发性情,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他在汲吮古法的基础上力求在技法、章法等方面有所创新。法古不泥古,步古而出新,创作出了大量别具一格、独具性灵的作品。小楷之隽秀,擘窠之雄浑,篆隶之凝重,行草之流畅,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张扬的个性魅力赢得盛誉。他的艺术成就与艺术品性,有许多大家名家给予了评赞,并亲笔为其展集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主任、博导章建刚先生说:陶雪华先生的作品在继承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同时,又饱含个人的感悟、思想情怀,使国粹艺术呈现出鲜活的形态、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传承推广价值和产业价值。央视鉴宝栏目鉴定专家蔡国声先生说:观陶雪华书法作品,几乎每个字、每一笔画 都在跃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充满着神奇的能量,与他谦谦君子之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交相映辉,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评价:雪华同志秉承传统,求艺于精,个性彰显,功在自然。写得好,很大气。字法、章法都不错,多中锋用笔,作品有张力。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撰文中指出:陶雪华书家是从中华民族的书法长河中赤脚趟过来的。他熟稔秦篆的挺拔肃穆、端庄研美,魏碑的骨法洞达、气象雄浑,东晋书法的雄秀遒劲、沉着雍容,唐代书法的刚劲峻拔、方润爽健。他的书法是充满神韵而独具魅力的,透过其书法,人们不仅仅只是领略其高妙神奇的艺术之美,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一个个汉字背后的那个大写的人。他在中国当代书坛是卓然独步的,伟大的中国梦时代需要陶雪华先生这样崇尚实干、勇于开拓和奉献的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评鉴:结识陶雪华先生源于他的书法作品。陶雪华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才让他取得了今天在书法创作上的卓越成就。陶雪华先生是典型的学者书家,其书法守规矩格法度而又自在挥洒,正可谓随心所欲不逾矩,文化品格、书家情怀尽显其中。希望陶雪华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陶雪华先生人生之路崎岖坎坷,工农兵学商皆曾经历,酸甜苦辣辛无所不尝。他心境淡泊,不慕虚荣,对书艺的追求却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在军营他以铁杵作笔,以地作纸,练就托枪悬笔的膂力,在农村他双拳挥运,凭天作书,自创健身增艺的书意拳。他不求闻达,不问富贵,一心于艺,一意孤行,一以贯之,一生不懈,正如荀子所云“君子结于一也”。“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是他的惜时如金的勤奋和心不旁骛的执着造就了他的艺术人生;是他坚毅笃行的品格和敏思精虑的悟性成就了他非凡书艺。他自生活感悟书法,自书法感悟人生,继而感悟天地之道。技进乎艺,艺进乎道,摹乎形端,达乎意境,求乎神采,他就是这样不懈追求着无边无界的艺术意境和精神境界。

陶雪华先生为人随和宽厚,待人率真诚恳,热爱自然,性情洒脱,天性旷达,自称为布衣书家。他说他有一颗自然之子之自然之心,因此他对“书肇自然”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从他所常署之雅号,诸如后龙山人、石泉老人、然天道人、悟灵真人等,均可见其钟情自然、醉心自然之玄机。“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也许作为靖节先生之五十六代裔孙,骨子里先祖遗风不曾磨灭吧。“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也许是大自然给了他创作的源泉与生命的活力吧。他自撰自题的“素心归自然,无意得天真”联句,正表达了他的为人品格和书学理想。曲折坎坷的生活经历,博取薄发的艺术修行,加上他善良笃实的心地,豁达乐观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周思独到的悟性,熔铸了他既显雄强豪放又兼赋清逸隽秀,既备儒雅敦实又巧出奇拙异态的书法风格和艺术品性。相信他的人生,他的艺术,曾经“望尽天涯路”,曾经“消得人憔悴”,势必赢得“灯火阑珊处”。欣闻陶雪华先生在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了《雪华墨迹---向国庆献礼展》,为此展题词和莅临致贺的有国家有关部门领导顾宗宏、纪永忠、常克仁、何小禾、单一良等及艺坛巨擘权希军、吴瑞武、沈鹏、苏士澍、张飙、刘洪彪、陈联合、林峰、王阔海、于曙光、鲁译元、林继福、李兴国、彭利铭、高宝玉等。此后又在获得“全国顶级书画大师赛金奖”后参加了“中国顶级书画大师全球巡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又在具有三百五十年历史的艺术殿堂--荣宝斋筹办献礼展,后因疫情推迟到2023年4月举办为“陶雪华书法艺术展”,此展由沈鹏先生题写展标,书坛学者专家崔陟、吴震启、罗杨、谷溪、陈联合、李少青、张瑞田、彭一超等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等先生莅临指导。之后又移师南京举办。在《中华英才》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卅周年特别报道中以四版篇幅刊发了毛主席诗词的书法作品及书坛巨擘的评鉴和陈联合、张瑞田、彭一超三位老师的专题评论文章。可谓是硕果累累,成就辉煌。“居高声自远”,对于身居中高位的来说这些毫不稀奇,但作为他一个基层普通的人来说实属不易和难能可贵了。   


技艺简介

陶雪华先生致力继承传统,并求有所创新,精心钻研各体,揣摩融会百家,既有很深的古法功力,又具独树一帜的个性。书作笔法纯熟,点画遒劲,骨格清奇,雄强豪放,风格鲜明,清新脱俗,颇具神采。书作章法流畅,风骨奇伟,结体自在,笔法老辣,墨彩飞扬,古朴典雅,意境高远,翰逸神飞。字里隐约之中彰显晋韵唐法,行间淡然之处颇具宋意明态。融会诸体风韵,可见百家意蕴。线条拙朴体现自然,气势恢弘不失意态。或疏朗,或浓郁,入乎意境,或淡雅,或率意,出自性情。他认为书作要合乎法度,又不为法拘,符合基本规律,又不落入窠臼;艺术的本质是抒发性情,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他在汲吮古法的基础上力求在技法、章法等方面有所创新。法古不泥古,步古而出新,创作出了大量别具一格、独具性灵的作品。小楷之隽秀,擘窠之雄浑,篆隶之凝重,行草之流畅,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张扬的个性魅力赢得盛誉。

陶雪华先生充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信和国粹艺术的书法自信,恪守数千年来饱含民族精神和历史提纯的书法法度,在传承和弘扬的道路上跋涉攀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积极挥毫泼墨参与对外文化艺术交流,让国外友人了解书法,了解中国文化,用翰墨传递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碑林收藏、勒石,多次赴日、韩、新、欧、美等展出,参加中国顶级书画大师全球巡展,其书作作为范例编入了意大利教科书,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贡献了力量。被授予“中欧文化艺术交流特使”、“新中文化交流友好使者”、“中美文化艺术交流特使”、“两岸文化形象大使”、“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特聘高级书画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成果

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优秀奖;

祖国颂-庆祝建国50周年中国书画交流大展赛,金  奖;

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金  奖;

中国书画名家大展 ,精品奖;

中国首届老年书画展,银  奖;

第五回二十一世纪国际书画审美大展赛,金  奖;

中国二十一世纪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大展赛,金  奖;

庆祝建国52周年中华魂书画作品邀请展,精品奖;

华夏银苑书画艺术作品大赛,金  奖;

第六届国际书画作品展览(巴黎,金  奖;

中国企业文化年文化艺术博览会艺术大展,金  奖;

世纪精英.中国书画大赛,金  奖;

老骥伏枥志在奥运全国老年书画展,金  奖 ;

中国企业文化年美术书法展 ,金  奖;

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大展,金  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五周年书画作品展,金  奖;

环保世纪行--中国美术书法大展 ,金  奖;

第七届华人艺术大会,国际金爵奖;

第七届全国书画作品展览,金  奖 ;

首届中国装饰书画艺术精品展,金  奖;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大赛,金  奖;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国际名家书画邀请展,金  奖;

中国书画家与收藏家北京交流展,银  奖;

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评选,书法最佳奖 

第三届当代中国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金  奖;;

中国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金  奖;

首届人民书画艺术展,金  奖;

世博有我全国中老年书画家优秀作品巡回展,金  奖;

首届“金玉杯”全国诗书画展,金  奖;

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文华奖评选,最佳创作奖;

第二届国际榜书大赛,金  奖;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最高成就奖,金  奖;

首届华人文化艺术评选,金紫荆奖;

中法建交50周年全球华人书画艺术特展(巴黎卢浮宫),金  奖;

书画艺术精品展,银  奖;

国家艺术奖;

首届中国顶级书画大师大赛,特等奖;

等数十项。

从艺感悟

学书六十周年记感


学艺六十载

心摹并手追 

墨研灵秀聚

笔运虎龙飞

知守黑白界

略攻古帖碑

高峰前耸峙

逾陟苦犹为


丁酉初春遵父命拜乡贤为师,染指翰墨临池不辍,岁月蹉跎已过六旬。虽命运多舛唯笔随身未曾懈怠,然资质愚钝所得甚浅。荀子云:君子结于一也,人生苦短,非专一,非一心,恐难以成学。虚度回眸,唯写心抒怀达艺求真问道悟灵耳。今又丁酉春寒料峭乃东风已起将是春和㬌明成句记之。  

然天道人识时于2017.2


作品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陶雪华的作品-1草书条屏毛主席词CTP毛主席北国49.180.4.镇原IMGP7404.jpg
陶雪华的作品-5草书横幅李白诗CHF李白江城69.138er@6-3IMGP8670.jpg
陶雪华的作品-6草书中堂苏东坡赋CZF苏东坡客亦98.19IMGP9706文产报..jpg
陶雪华的作品-8行书条幅叶一苇诗XZF叶一苇诗抄49.200(35.49.5)fb六上-15天美P078中b4IMGP9253.jpg
陶雪华的作品-9楷书千字文KCY千字文35.520(局)IMGP9667_2.jpg
陶雪华的作品-11楷书楹联乾隆句KDL乾隆般若菩提句40.220f3IMGP2065_3.jpg
陶雪华的作品-12.行书横幅裴子野诗XHF裴子野.咏雪48.69f2IMGP2188.jpg
陶雪华的作品-13行书中堂魏征句XZF魏征.求木句69.138cr@36-29天P041IMGP1796.jpg
陶雪华的作品-14草书蔡邕论书句180.98(2018)IMGP9163.jpg
陶雪华的作品-1.jpg
陶雪华的作品-2.jpg
陶雪华的作品-3.jpg
陶雪华的作品-4.jpg
陶雪华的作品-5.jpg
陶雪华的作品-6.jpg

人物评价

风 骨 乃 书 法 艺 术 之 命 脉

陶雪华跌宕豪迈书法人生鉴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神州大地改革开放东风劲吹,我国书法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甜蜜期”。老一辈书法家,焕发青春;新一代书法家,茁壮成长。就在这个黄金时刻,在一个不算有名的地方——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陶村,胜出了一位国际知名的中国当代杰出书法艺术家陶雪华。陶村是东晋名士陶渊明后裔聚居地。陶渊明为人高洁,鄙视官场腐败。在彭泽令任上,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归隐。南朝以后,誉为“高简闲靖,晋,宋第一辈人”,世称靖节先生。雪华君在先祖超脱世俗家风的熏陶下,其书法艺术处处呈现着浩然风骨的特色。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陶村,是陶雪华艺术生命的根基。雪华君从这片文化沃土上成长,以自身的勤奋、刻苦和天赋,致远而行,砥砺奋进,在书法领域取得了超凡成就。这是母亲陶村的骄傲,祖国时代的荣耀。    

陶雪华,字亭霏,号后龙山人,石泉老人,然天道人,悟灵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及书法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注册高级书法家职称,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特级书法大师,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会列入一级艺术委员并授“功勋艺术家”称号,文化部授予“最佳创作奖”并编入《中国书法十大名家》。世界文化艺术高峰论坛授华人文化艺术最高终身成就艺术家。多次赴日、韩、新、欧等地展出,被授予中欧、中法、中美、中新、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特使等荣誉称号。通过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质部ISC2000标准认证,获中华金奖艺术名家,中华诗神,中国十大杰出书法家,影响中国的十大艺术新闻人物,2017中国十大书画年度人物等殊荣。出版有:《陶雪华书法集》《中国艺术市场重磅推荐艺术家陶雪华》以及超大型《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陶雪华》等多部作品集,并在《书法研究》刊发论著多篇。作品入藏海内外多家博物馆。

雪华君笔下,纵横捭阖自从容,篆、隶、楷、行、草,融会贯通,尤擅行草。大多作品介乎行草之间,草意和草法比重稍大。行书与草书的搭配,为古人常见的手笔,雪华君尤显特色:风骨奇伟,力透纸背;情意合一,结构完美;笔墨交融,虚实相生;有法无法,千姿百态;古韵典雅,翰逸神飞。打开雪华君的书法作品集,犹如站在大江之畔,面对江水浩荡东流,气势非凡;亦如策马疆场,任其驰骋;更如面对历经千年风沙的胡杨树骸风光无限。这是一种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特有的魅力,令人陶醉。

陶雪华书法最大的特点,是在商品经济浪潮中,始终坚守传统书法阵地,为人作书坚持风骨第一。在雪华君的书作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风骨铮铮。风骨,古代文艺理论术语,源于汉末魏晋人物及其作品的品鉴,如风骨豪迈,风骨挺拔秀爽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有《风骨》一节,大扺指称一种根植于作者丰沛志气基础上的刚健明朗的作品风貌。风骨亦指骨力。它是中国书法传统特有的美,是书法艺术的命脉,表现为人们常说的刚健、秀挺、苍劲、豪宕、奇峭、峻逸、雄浑、恢弘、阳刚等等。这些,在陶雪华作品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书法艺术,在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晋唐书家将天地的文字精华与自身的文化精神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风骨,使晋唐成为中国书法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其中尤以唐颜真卿刚毅忠烈的人品为后人所敬重。他的书法风骨,一直是后人继学晋王羲之、王献子父子后的又一学习对象,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经典。颜真卿,唐开元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排斥,出为平原太守,曾联合十七郡,抵抗安禄山之叛乱。后入京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奉旨规劝,被李缢死。生平甚工书法,将篆、隶、行、楷四种笔法结合起来,创造了方正端庄、沉着雄浑、庄严宏伟的新书体,世称“颜体”,对后世影响极大。

窃以为,回归经典,走出经典,是成功书法家的必由之路。时代变了,经典是永恒的。雪华君对经典的追求,对传统的守望,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其刻苦顽强的精神令人感佩。他从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启蒙入门,紧接着临习颜氏诸贴。之后,遍临唐人虞世南、诸遂良、欧阳询、张旭、怀素等家,直溯魏晋钟繇、“二王”,潜心着力奠基。顺流又下追宋、元、明、清诸家,以求行草真谛。为正源清流,又自石鼓文帖起步,继摹汉隶秦篆,直至商周龟迹鼎铭,以得真书法乳。数十年几换行业,对摹碑临帖的践行,始终孜孜不倦。不难看出,在诸多经典中,以颜体对雪华君的影响最大。进入雪华君的翰墨天地,随处可见风骨铮铮的颜真卿影子。但是,雪华君并没有终身沉湎栖息于经典的“卧榻”旁,而是以它作“跳板”,跃身一越,濯古出新,创造出具有自身强烈理念风格的新书,其生命力无可限量。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就是陶雪华苦读经典的成功之处。

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书艺之道,是人生道路的写照。雪华君人生之路崎岖坎坷,工农兵学商集于一身,酸甜苦辣辛无所不尝。也许,这正是雪华君书法魅力之所在,是雪华君独具风骨之书艺的源头活水。崇向自然,寓心天地,艺法自然,书似山泉。正是:没有生活酸甜苦辣辛的体会,就难以领悟书法风骨的真谛。

陶雪华深厚的生活根基,为古今书家之所未见。古来大书法家,都是具有高度诗文修养的文人学者。雪华君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极大地充实了自己的学识,一举成为饱学之士,实在令人敬佩!雪华君以如饥似渴的学习自觉,惜时如金,攻读了哲学、历史学、文字学、文学、语言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课程,时而或诗词楹联,或挥毫作画;更在书学方面系统进修了书法史、古今书学理论、书法篆刻赏鉴以及创作理论等。翻其书集,大量自作诗词楹联彰显其东方传统文化涵养和综合艺术素质;观其翰墨,似可见其荡漾于千年书史和人类思想江海激起的朵朵浪花;读其论著,乃能心领神会其苦心孤诣钻研书艺的真知灼见。

陶雪华具有如此扎实的书法功底和丰厚的渊博学识,要成就大家巨擘,料亦顺理成章矣!一位书法艺术家,在阅尽人间沧桑之后,始终保持大丈夫本色,把人生的感悟和艺术的修为,都融入到翰墨的挥洒中去。这种精神,正是书艺风骨之真髓。迄今,雪华君学书已逾六十春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生,是永远不会老的。愿雪华君书艺之树常青!特赠一联,以示祝贺:


六旬砥砺追清梦  


一砚耕耘赋锦章


我于书艺涉足不深,惟生平爱读清乾隆御制《三希堂阁帖》等典籍以自娱而已。与雪华君素昧平生,经晚年挚友吴金宣先生介绍,才得以结识。几经电话、书信、微信往来,已是两心相印的忘年交。一己之见,难免不周,敬请方家、读者和雪华君不吝指教!


 吴瑞武于上海复旦三苑 二零一九年己亥初春 时年九十有

( 作者系: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胜境由心造 雪韵著华章 

             陈联合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荣宝斋这个驰名中外的老字号文化场所,参加“漫漫书中路,且行且求索。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大家知道,荣宝斋具有中国艺术殿堂的美誉,是艺术家和广大书画爱好者聚集交流的好地方。迄今已走过了350年的春秋岁月。陶雪华先生书法艺术展在此举办,籍此,见到了因疫情阻隔久违了的朋友,可谓欢欣之至,这也恰好应景了“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雅意。可喜可贺!籍此,愿向前来参加展览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亲切问候,向乐为书画家搭建平台的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及承办方的朋友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陶雪华先生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我与他同为海军战友,他当海军是1969年,我由总参到海军是1992年。后来我俩因一次书法讲座活动而相识,他因听过我的楹联书法课,非常谦和虔诚称我为老师,实际上我们是战友、书友、朋友。借此,愿以这样一个身份与大家交流一下拜读陶雪华先生展览的几点感受。

2019年我曾参加过他在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展览。百余幅作品,书体和形式多样,总体面貌感觉很丰富,很深刻。雪华先生多年来酷爱书法艺术,取法高古,兼擅多体,融碑铸帖,书法面貌典雅清新,可谓是洗尽铅华后的道法自然之美。品读他的书法作品给人很强的感受: 

感受之一金石味浓,我用一副楹联可以表达,即“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应该说就是这样一种气息。古人对书法有很多论述,其中把书法大体面貌划分为:庙堂之气、山林之气、书卷之气、市井之气、金石之气等等,陶雪华兄的书法面貌应该是有金石气,这是我的感受之一。

其二笔法讲究。我们都知道,书法中笔法是最关键的一环。陶雪华的书法作品用笔有疾有涩,对比反差很强。正如古人说的,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就是这种有疾有涩。如云集水散,又如风回电驰。……耐看的地方能让人驻足,能让人留下来品味。

其三线条劲健。这既是陶雪华先生的审美追求,也是他的书法特点所在。他好像一直在追求骨法,力求让线条遒劲有力,铁骨铮铮。“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为此,他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不需多说,否则的话这个面目是无法呈现出来的。

第四点气格清明。我记得有这样一段话,叫做“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那么说他这个格是什么呢?应该是一种清明。不像许多书法展,千人一面。我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话,“不为时风移,但求翰墨香”。不是跟着哪一个人的东西一味的去模仿去讨好,书家贵在有自己的见解和定力。

总之,品读陶雪华先生的书法作品,会让你联想到人的“精气神”三个字。清-朱和羮《临池心解》有这样一段话“作字以精气神为主。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趯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着,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 实际上观陶雪华先生书法作品呈现出的精气神,正像前贤所述,注重了这些笔法,才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陶雪华贤兄出版书法集,曾嘱我为其撰一副贺联,即:“桃源胜境由心造,雪韵华章任尔书”,胜境是由心营造的,好的作品在他的心中、在他的笔下,也愿以此与之共勉!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雪华先生为人为艺自觉秉承先贤教诲,高山景行,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艺无止境,相信悟到真谛的他一定会不忘初心,求索不止,不断领略艺术的无限风光!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    陈联合



个性,是书法创作的关键词

——谈谈陶雪华的草书



2023年春天,陶雪华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书法展,我去参观学习,印象深刻。陶雪华来自浙江金华武义,生活底子深厚,对书法有深刻的感悟,又具备专业书写才能,因此,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能看到扎实的传统功底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陶雪华的草书与时风拉开了距离,这是他在书法创作中勠力突破的结果。在荣宝斋美术馆,我拜观了所有的展览作品,他用笔轻松自如,一如抒情诗人的吟唱,他敢于打破常规,追求书写过程中的意外效果。当代草书,公式化、概念化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陶雪华这样的个性表达与独特呈现。书法艺术不能没有传统的浸润,也不能缺乏个性。个性,是书法创作的关键词。 

对陶雪华草书的思考,主要是对陶雪华书法创作的情感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追寻与解读。当代书法审美,不跳出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对书法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视觉的表层。尽管这个表层有时具有欺骗性,终究会被历史识破。

陶雪华在草书创作上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一,他的书法筑基于晋唐宋明的碑帖,二王烂漫、恣意的挥洒,张旭、怀素开张、典雅的风度,王铎、傅山洒脱、飘逸的生命情绪,碑刻的生辣与质朴,在陶雪华的笔下都有明确的体现。与其说这是书法的魅力,毋宁说这是文化的魅力。陶雪华对摩崖石刻的随意与潇洒也十分迷恋。书写的自如与刻工的自如,影响了他对书法的认识与理解。作为充满诗人气质的书法家,他以十分得体的方式,给中国书法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拿起毛笔,手指间传动着生命对随意与潇洒的摩崖石刻的接受和领悟。因此,我们在他的书写中,可以看到一千多年时间之河的慢慢流淌,可以感受到古人惬意的心情。第二,对草书的抒情性,陶雪华十分重视。书法家的情感深处,是激昂与忧愁的交响,这种情感形态,对艺术创作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力量。基于此,我们看到的陶雪华的草书,以法度取胜,又有高于法度的生命情感。

陶雪华的草书具有鲜明的个性。在陶雪华的草书点画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传统草书对他的深刻影响,绵延中国草书史的经典作品的精髓,被他一点一滴地汲取,并养成自己草书创作的动力。

书法家的选择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这一点,在陶雪华草书创作上体现的尤为深刻。陶雪华没有被竞技书法所囿,发乎性情,起于言志,是他书法创作的初衷。所以,陶雪华的草书,一定是陶雪华理解的草书,是陶雪华创作的草书,是一位有想法、有目标的书法家笔下的草书。

坚定艺术立场,保持随意、简淡的美学趣味,是陶雪华草书情感性发展,个性化发展的美学基础。在他看来,草书的重要性在于两端,其一是传统,其二是情感。情感也包含一个人的学识与阅历。既然陶雪华对时风不屑一顾,那么,他就把重心放到自己的情感体系内,一任自己的毛笔,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其实,这恰是对传统书法创作的复现。

居于对陶雪华书法的分析,其成功之处在于他以独特的目光审视书法史,以艺术的眼光判断书法作品。陶雪华的艺术嗅觉,敏感于传统书法的文化价值,自然产生了对“二王”书法,张旭、怀素书法,王铎、傅山书法的浓厚兴趣。因此,他在传统面前停留下来,以虔诚的形态,开启了自己学习书法的新时期。在他看来,书法史上的任何高峰,都具备学习的价值,但最后,还是要回归经典。同时,他具备驾驭笔墨的高超能力,使他在自己的书写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语言。轻重,明暗,腾挪,夸张,以及书写过程中细微的暗示与表达。 

清代书法家赵之谦在一通手札中写道:凡事得快意尚可,求如意大难。去岁所以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譬也。降魔大道,止(只)有不动心法,任其千态万变,而我勇猛精进。

作为书法之友,我提两点意见与陶雪华共勉。一,用笔可以慢一些,疾驰的运笔,有时会使一个字漫漶,无法识读;二,适当拓展书法创作的表现形式,在限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开拓,提升草书的创作意识,扩大草书创作的艺术格局。


作者简介:张瑞田

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陶情翰墨  雪蕴华章

——记当代浙派书法名家陶雪华

浙江金华市武义县南部山区桃溪镇陶村,是“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后裔聚居地。年逾七旬的陶雪华先生便出生于此,大家喜称他为陶翁。他是一位来自基层的文艺工作者,自幼受陶村和家族文化熏陶,矢志于诗书,翰墨为友,潜心书学理论研究与书法临创;六十余载研习翰墨辞章,不改初心,踔厉奋发,成果斐然。

2023年4月,陶翁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了“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受到书坛的关注和好评,《中国书画报》《钱江晚报》等主流媒体作了深度报道。我有幸观摩学习了展览,受益匪浅。陶翁擅长的行草作品占据了展厅的大半,彰显其艺术审美价值和学术取向。看似信手拈来的书法作品,其实源于陶翁深耕于书学传统正脉,探赜古典书学理论,索隐文史哲人文学科。每有所感,遣兴挥毫,正、草、隶、篆、行诸体汇于笔端,各显风流。在其创作中的篆隶、唐楷、魏碑、章草及二王书风的作品呈现多元面貌。除此之外,陶翁不同时期创作的50余幅诗词、楹联书法作品,款式多样,内涵丰富,挥洒了心中浩然之气、诗书之品、翰墨之缘,以饱满诗意和激情笔墨讴歌新时代,实属难得。

古之书家,非但其诗书画印各臻其妙,更在其能精心治学为功,力追古人学问之不到处,非有此,难成宗匠名家。以学为书之源流,书为学之门径。陶翁以一生为之践行,让人心生敬意。展览中自撰楹联书法作品颇多可观,如其章草104字长联:

上联:壮哉,万里江山,霞蔚云蒸,凤翥龙翔,竹浪松涛,峰峙海腾,览于眼底,旷其胸臆,朝思暮想,求能取精魄、得天然,借半缸墨倾现乾坤浩荡;

下联:远矣,千秋书史,龟文钟鼎,秦符汉简,魏碑晋帖,唐经宋典,收入寸心,达乎性灵,手运神摹,信必通玄机、悟真谛,凭一支笔尽抒今古豪兴。

上联以白描手法呈现祖国大好河山壮美多娇;下联拟列锦组合修辞法,评点诸多过眼书史经典,皆为我用。对仗工整,平仄相协,文思如涌,意境悠远,书佳联工,各得其宜,难能可贵。楹联创作中通常超过10字即视为长联,而作长联的难度,最难的是,避免上下联中不易发现的异位重字现象的同时,更要避免联文中的字词意语重复合掌。品鉴此联,陶翁心摹手到,读来回味无穷,难得的联墨双薪,想必定能后世传之。

通常能作长联者,短联自不在话下。大凡天下好联都要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立意,巧于押典,陶翁颇得其法。细品陶翁的短联,亦颇具气象,情满格高,韵味悠长。行书四言联:“毫端虎跃;砚底蛟藏。”草五言联:“素心归自然;无意得天真。”等都不失精彩。观其魏碑七言联:“守静笃能与草语,致虚极以会云心。”此联从修辞上看,一改通常四三结构,而成三四句式,音调平仄有序,俨然以诗意般的铺陈,吟咏高亢,节奏铿锵。看似寻常,而立意高远,特别是陶翁援引老子的“守静笃”“致虚极”典故,意味悠长,哲理深邃。此联以魏碑笔意写成,结体庄重典雅,拙中藏巧,联墨合璧。

翻阅陶翁的书法作品集,其自撰自书的楹联书法作品颇为亮眼。然艺术非尽完美之意,乃艺术家共识。如其自撰隶书五言联:“流泉抚月影,鸣雨慰琴心。”上联第四字,以写意的笔触援引西周晚期《颂壶》金文“月”字构形,篆隶杂糅,允称佳构;然美中不足的是,一副隶书联墨中只引用一个金文字形,似乎显得孤立无援,失去结字气韵上的呼应。若能将下联第二字“雨”的战国金文构形,适当进行写意性的笔法改造,上下联篆法左右相映,如蜻蜓点水,或许更为完美。

陶翁的另外一件行书斗方南宋严粲的五绝《闰九》:“前月登高去,犹嫌菊未黄。秋风不相负,特地再重阳。”创作性地将“前月”二字篆书糅合到行书中,但“前”字只对下半部分结构写作金文构形,“月”字借鉴了西周中期《遹簋》铭文中“月”字,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古意盎然,气息醇厚。窃以为,在一副联墨中,以两个篆书单字糅于其他书体之中为最佳。第一,联中不能单独出现一个篆书字而失去呼应;第二,最好以碎锦式分布在上下联中的不同位置为宜。历史上传世书家的篆隶糅合,篆行、篆草、篆楷的例子不少,远的不说,在近代吴昌硕的传本楹联书法作品中,篆隶、篆行融合的作品均有体现。

艺术乃岁月的沉淀,笔墨是时代的印记。陶翁正值书艺创作和积累的黄金时期,厚积而薄发,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笔耕不辍且依然不懈攀登的浙派优秀书家。活到老,学到老,悟到老,这是他长期以来为文从艺的信念,诚我辈学习之楷模。如今他正朝着自己的新的艺术目标迈进,衷心祝福陶翁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书艺长春!

2023年11月29日夜修订于北京胜利饭店

陶雪华,1950年生,浙江武义人,字亭霏,号后龙山人、石泉老人等。自幼结缘翰墨,艺文双修,笔耕不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书法及篆刻作品入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作品大展、全浙书法大展等多次。书学论文荣获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一类论文奖”,受邀参加“当代书法创作理论研讨会”;浙江省第十四届书学研讨会“优秀论文”;有论文发表于《书法研究》等学术刊物。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陶雪华》等多种。2019年9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雪华墨迹·陶雪华学书62周年国庆献礼展”;2023年4月,在北京荣宝斋举办“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陶雪华书法艺术展”。

(本文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书篆刻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院研究员,上海榜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出版编著《中国名人联墨宝鉴》《中国著名书画家印谱》《楹联集萃》《书画史记•当代名家访谈录》等5种)



  

参考资料

经典对话艺术家陶雪华
陶雪华 | 壬寅虎年日历(年鉴)推荐艺术家
盛世芳华”——当代书画名家陶雪华新媒体数字艺术展开幕
翰墨颂党恩 浙江武义50年党龄老书法家创作百幅红色作品
50年党龄书法家陶雪华创作书法庆祝建党100周年
画卷·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陶雪华新媒体数字艺术展开幕
书法义卖,奉献大爱——陶雪华义卖捐赠抗疫小记
挥毫”为战“疫”鼓劲助威 老艺术家善举彰显大义
「艺术中国」——杰出书法艺术家陶雪华先生
布衣书法家—陶雪华
陶雪华
陶雪华
【画廊推荐】豪放儒雅见真情——杰出书法家陶雪华
中央书画频道特别报道【雪华墨迹——陶雪华学书六十二周年向国庆献礼
北京书画传佳讯 我县书法家再入展
陶雪华书法作品被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永久馆藏
江南物语|书痴陶雪华
陶雪华:荣宝斋里亮书艺
“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荣宝斋美术馆开幕
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荣宝斋美术馆开幕
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行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于荣宝斋美术馆启帷
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行
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行
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行
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行
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行
上央视书画频道特别报道: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行
翰墨逸情写人生 “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陶雪华书法艺术展”亮相北京荣宝斋
陶雪华——2023当代中国书画百杰
著名书法家陶雪华先生个展,昨日在南京开幕
书画天地 | 陶雪华:步桃源胜境 书雪韵华章
走进百强企业 推进书画销售 重点推荐艺术家——陶雪华
新时代文化强国践行者——陶雪华作品展示
挥毫落纸起云烟——陶雪华书法赏析
艺术家陶雪华作品赏析
陶雪华的参考资料
陶雪华的参考资料
陶雪华的参考资料
陶雪华的参考资料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社会职务
  3. 从艺经历
  4. 技艺简介
  5. 主要成果
  6. 从艺感悟
  7. 人物评价
  8.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