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宗良,男,1968年生,浙江省文成县人。现为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中华传统根雕工艺大师、全国非遗(根雕)技艺传承师、首届福建省根雕艺术大师、温州市优秀民间文艺人才、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榜样人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根雕艺术领域高级导师、2022年度创新型智库优秀专家、中国根雕工艺传承与创新杰出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匠心人物等。
包宗良出生于1968年,浙江省温州市西坑畲族镇叶岸村人,自幼热爱美术,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说起与根雕的结缘,还得追溯到18年前。2001年,包宗良与妻子在金华经商,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去参观一个盆景展览。他说:“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的自然景观让我感到惊讶!而且那天前来参观的市民对此表现出的热情也出乎我的意料!我很喜欢这种自然优美的微缩景观,觉得盆景有着广阔的商机。想到老家山上也有许多这种盆景资源,于是我与妻子商量后,作出了回老家发展盆栽种植业的决定。”
包宗良的妻子十分支持他的工作,于是夫妻二人带着满腔热情回乡种植盆景。然而事与愿违,在投入积蓄与人力后,最后却因技术有限,辛苦种植的盆栽成活率极低,为此包宗良沮丧了好一阵子。
与根雕结缘:2004年春节,包宗良一家回西坑过年。老家用的还是土灶,做饭的时候,他妻子在灶前烧火,当她拿起一根形似蛇状的树根塞进灶膛时,坐在一边取暖的包宗良突发灵感,急忙从火膛里抢出树根,他想将其雕出一件作品来。那时没有工具,他拿出一把菜刀就动起手来,随后他将雕刻好的树根与一块形如山石的块根组合起来,由书法家叶诗斌取名为《春欲动》,意寓春天来了,蛇也出洞了。
这件作品给包宗良带来了启发,此后,他对根雕艺术产生了兴趣,便买了各种根艺书籍,开始潜心研究根雕。包宗良将当初没有成活的盆栽树根收集起来,尝试着再创作。此后,他还常常去山上转悠,四处寻找需要的资源。一次在山上寻找树根时,不小心踩在溪边的一块青苔上,滑倒后尾椎摔伤动弹不得,由于其块头大,后来十多人上山才将他抬了回来。为此,他吃了不少苦。
寻到材料后,他开始按书上指导进行创作。“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无具体实践,创作过程中包宗良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局限,可谓困难重重。他说,旁人也难以理解一个大男人成天对着废弃树根是怎样的一份工作,唯独妻子的鼓励与支持,让他度过了最初的难关。
包宗良的性格里有着一种坚持不懈的韧性,做一件事就认真做。带着对根雕艺术的喜爱,此后的几年里,经过反复琢磨、构思,他的作品终于得到了业界好评。2005年7月,其作品“根盆景”在国家级杂志《花木盆景》的“藏品斋”上发表,引起了社会关注,正是因《花木盆景》杂志,包宗良的根雕创作得到了著名根雕艺术家刘勇的关注。
通过接触,刘勇觉得包宗良是一个可塑之才。2008年5月,刘勇携其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兢从北京专赴文成,对包宗良的创作给予指导。同年9月,包宗良去北京正式拜刘勇为师,进行了一段较为系统的训练。
包宗良表示,老师对他的指导很关键,给他指出了一条路,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若是一直自我摸索,得不到突破,可能他早已放弃了根雕。
对于恩师,包宗良至今仍深感谢意,他深深记得老师的教导:虽然我教给你艺术,但我不希望你走我的创作路线,你要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只有如此,艺术才具有生命力与价值。包宗良谨记老师教诲,那年由北京回来后,他正式创立了根雕工作室,迈出了他艺术生涯的重要一步。艺术是一件寂寞的工作,十多年来,包宗良一直忍受这种孤独与寂寞,专心创作。
自成抽象派:
在其根雕艺术生涯中,包宗良不断思考。他说:“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痕迹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后方能定型,创作中讲究的就是将杂乱无章的自然归纳成艺术的自然。以前创作作品时,在传统的前提下,多以具像思维进行创作,雕个人,刻个动物,后来我就想能不能让作品再自然一些,因为有的树根本身就很漂亮,保持它的自然不是更好吗,把自然的东西艺术化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此后,创作时他的作品不再将树根过多雕饰,尽量保持其自然形态。根雕风格特点也一反常态,用抽象的自然归纳提炼手法,顺其自然,将杂乱无章的自然演变成艺术的自然。走向追求造型素材天然美与自己人为修饰美融合一体,把大自然的天工巧作与人的神思妙手揉合有致,以独树一帜全新的作品面貌展现:自然,和谐,流畅,整件作品一气呵成,富于气势与飘逸之美。
独创“根包石”艺术风格:
近年来,包宗良不断的尝试突破自己的艺术,他不和任何艺术家攀比,可能是风格不同,也可能他只将自己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一直觉得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每天埋头苦干在艺术作品里面。终于,他又创作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根抱石”风格,并将前面所说的抽象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以现代城市雕塑的风格去打造出一系列奇特,奇美,奇迹般的艺术,这一系列的根雕风格,在整个中国根雕市场乃至国外都处于空白状态,在传统的根雕艺术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股强烈的飓风。
各类杂志发表:
2005年-2016年期间,丹凤呈祥、阅尽人间春色、祥云、烽火台、祥梦飞扬、铜铃仙境、奥运圣火、故乡恋、鹏程万里、韵等共28件作品先后发表于(中国花木盆景杂志社)
2016年血脉作品发表于(国家雕塑杂志社)
2015年梦回敦煌、学2件作品入编(现代根雕揽胜)一书
2016年中国之云、烽火、枝繁叶茂、3件作品入编(中国根雕之光)一书
2015年梦、祥梦飞扬、悟、飘、圣火5件作品入编(醉根杂志)一书
2010年,恩师点化之奥妙、柳暗花明又一村、学海无涯、步步高、火凤5件作品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名家名作)一书,并担任编委。
获奖经历:
2011年5月,(梦)作品荣获中国根雕艺术论坛暨2011浙江根雕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7月,(梦)作品再次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14年4月,(祥梦飞扬)作品在第四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中信杯”-金奖。
2014年9月,(梦回敦煌)作品在“追寻中国梦”第二届福建省根雕艺术展暨纪念中国现代根雕艺术发祥地50年成果邀请展上荣获-金奖。
2015年12月,(中国之云)作品在第三届福建省根雕艺术展暨纪念中国现代根雕艺术发祥地55周年全国邀请展荣获-金奖。
2016年7月,(血脉)作品在中国长治首届“神农杯”崖柏根雕,全国名家精品邀请展上荣获-银奖。
2016年12月,(彩云)作品在长征颂歌第四届福建省根雕艺术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纪念中国现代根雕艺术发祥地56周年全国邀请展荣获-金奖。
2017年8月,(丰碑无言)作品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家具、珠宝玉石博览会“中艺杯”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金奖。
2017年12月,(千年之恋)作品在第十届温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参展作品中荣获金奖。
共获奖20余件作品。
中国花卉报,温州日报,文成电视台,文成新闻中心等媒体曾对其事迹进行报道。
近年来,自成抽象派风格和独创的“根抱石”风格走向了国际化。并得到了多位各国前领导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们的大力支持,以及国际上知名人士们的广泛好评!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