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全国匠人大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目录
正在收听 :
羊拜亮

羊拜亮,女,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羊拜亮于13岁开始跟母亲学习这项技艺,并在几十年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成为制陶能手。她利用木杆、木臼、木柏、木刮及竹刀、蚌壳、钻孔竹棍、竹垫等简易工具,以泥土为原料,经过挖、晒、筛、和泥和制坯、干燥、烧陶、取陶、加固等系列工序,制成的主要器具有陶釜、陶甑、陶瓮、陶碗、蒸酒器、蒸饭器等。现在这些制品已为国内外研究家、收藏家所青睐。

  • 姓名
    羊拜亮
  • 出生年月
    1935-11
  • 性别
  • 民族
    黎族
  • 出生地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 职业
    制陶师

从艺经历

羊拜亮于13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这项技艺,并在几十年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成为制陶能手。她利用木杆、木臼及竹刀、蚌壳等简易工具,以泥土为原料,经过系列工序制成的陶釜、陶甑、陶瓮、陶碗等器具,已为国内外研究家、收藏家所青睐。
按黎族风俗,制陶是妇女的工种,制陶工艺只传女不传男,为的是使妇女在生活贫困或家遇不测时能靠这门手艺维持生计,主要作为商品在黎族地区进行物物交换(主要换取稻谷、番薯等)。所以她老人家把这门技艺传承给女儿黄玉英,孙媳文阿芬。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使用黎族陶器的人越来越少,黎族陶器已没有市场,她无偿制作陶器送给周边黎民酿酒、泡药、煮饭、腌制食品,努力不让黎族陶器在黎民生活中消失。
2007年8月,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羊拜亮作为黎族手工制陶技艺传承人入选。

技艺简介

制陶是中国黎族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在史前时期,海南岛上已有黎族的先祖在此活动。作为海南最早的移民和开发者,他们陆续登上这块岛屿后,大致沿各大河流上溯至岛内南半部地区繁衍生息,也由此在荒岛上留下了特有的文明印痕。陶器就是古人类维持正常生活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器具,黎族原始的制陶术自然留下文明的印痕。 黎族地区的制陶技术保留在哈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等区域。

黎族制陶工具包括木杵、木臼、木拍、木刮及竹刀、蚌壳、钻孔竹棍、竹垫等,制陶过程由挖陶、挑陶土、晒陶土、粉碎陶土、筛陶土、和泥、制坯、干燥、准备烧陶、点火烧陶、取陶、加固等12个步骤组成。制成品主要有釜、甑、瓮、碗、罐、蒸酒器、蒸饭器等器型。
 
制坯技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的水平,它包括捏制、泥条盘筑、快轮制陶等。泥片贴筑法、泥条盘筑法、快轮拉坯法等制坯方法至今仍在黎族地区保留着,其中泥条盘筑具有不用羼和料、制陶工具简单、露天烧陶、没有陶车和陶轮、器型少等特点,简便实用。

作品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羊拜亮的作品-
羊拜亮的作品-
羊拜亮的作品-
羊拜亮的作品-
羊拜亮的作品-
羊拜亮的作品-
羊拜亮的作品-
羊拜亮的作品-
羊拜亮的作品-

参考资料

据文阿芬介绍,前来拜访阿婆的人很多,有许多外国的专家学者都喜欢收集收藏阿婆烧制的陶器,而这些,都是起自2005年以后。
2005年的一天,文化馆的人陪同省里的专家来到保突村,找到阿婆,说是她的制陶技术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阿婆不懂得具体是怎么回事,但家里人都知道这是一件好事。
又过了一年以后,昌江黎族手工制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羊拜亮也入选成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老人也开始着急,开始急着把这项技艺传授下来,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孙媳妇文阿芬成了老人传承的首选。阿芬勤劳、聪明,每次制陶的时候,老人都把阿芬叫到跟前,一边做一边给阿芬传授技艺。
如今,阿芬是保突村技术最好的制陶师之一,也是保突村委会为数不多的制陶师了。
37岁的阿芬不善言辞,说话时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在阿芬介绍其间,阿芬和阿婆已经把十几个各式各样的陶器都做好了,有饭碗,有水罐,有茶壶,有煮菜用的锅。
由于刚做好的陶器需要晾晒,阿芬和阿婆只好拿出几天前已经晾晒好了的为我们烧制,阿芬在田野间摆放好木柴,一件件地把陶器放到木柴上,燃起了熊熊的大火,看见一件件陶器在火里烧制,我们不由得感叹,几千年前的烧陶技艺还能保留至今,真是人类的幸运,我们也默默祈愿这项制陶的“活化石”继续传承下去……[海南日报]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从艺经历
  3. 技艺简介
  4. 作品展示
  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