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经历
少年即步入陶瓷,自学成材,从事陶瓷美术创用。擅长通花、瓷花,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创新,在国内外展出中受到高度评价。白玉、玉佩通花瓶分别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二等奖,"水仙盆景"获省四新产品一等奖,作品"春色大花篮"陈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1978年,王龙才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参加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赠送朝鲜金日成元帅的大型"友谊通花瓶"的制作。这一珍贵国礼瓷的创作和烧制成功,凝聚了枫溪陶瓷艺人的心血,被誉为瓷业全面发展的"里程碑"式标志。
1980年,王龙才独立设计制作的"春色瓷雕大花篮"进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于广东厅,姐妹作也被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1985年《琼囊通花瓶》在香港举办的"全国名家陶瓷精品展览会"上,售价近15万元,居全部展品之首。
1986年,王龙才设计制作的"白玉通花瓶",作为"枫溪堆塑系列通花瓶"领衔代表作,参加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迪夫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
技艺简介
枫溪瓷烧制的通花瓷,是潮州枫溪地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雕贴镂空、精巧玲珑的陶瓷艺术品类,主要特点是在瓷坯体上雕通连续的几何图纹或花卉、人物、动物等形象。通花瓷经常与捏贴瓷花相结合,称“寄花通花”。
枫溪的传统通花、瓷花陶瓷曾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林中的独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辉煌。由叶竹青担任主体设计、王龙才负责主要创作的1.2米三层《友谊通花瓶》融通花、堆塑和寄贴立体瓷花、捏塑人物于一体,是当时大坯体多层通花瓷的一个突破。
主要成果
王龙才设计制作的“白玉通花瓶”,作为“枫溪堆塑系列通花瓶”领衔代表作,参加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迪夫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