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经历
1975年,喜欢绘画的尹利萍考入成都市工艺美术公司,随后被分配到了成都漆器厂。这份工作,她其实不太满意,因为完全不了解漆艺,后来在父母、老师的劝说和鼓励下,她来到成都漆器厂工作。在进入漆器厂之前,她对漆器的印象就是一张白纸。随着时间的渲染,这张白纸逐渐有了色彩。进厂没多久,尹利萍便被漆艺之美打动了,触发了她对漆器的喜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制作一件成都漆器,有人统计至少需要72道工序。纯手工操作耗时耗力。尹利萍不怕吃苦,她找到厂里的老师傅,从制漆开始学起。由于是过敏性皮肤,刚接触到生漆时,她的手臂、身上全部长满水泡,最严重的时候双手都肿得握不起来。但是3年以后,她学会了设计、制胎、底灰、髹漆等全部漆器制作的流程。
1980年以后,她又继续前往四川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2011年,尹利萍构思20年、耗时1年制成的《牡丹卷草大花瓶》,以2.3米的净高成为成都漆器最大工艺品。几十余载的漆器生涯,经过她手的工序不计其数,诞生在她手下的精品也不胜枚举。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她,那便是“学无止境”,即使如今到了花甲之年,她仍在学习,不断学习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知识,并努力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早在80年代,她就萌生了去日本学习漆艺的想法,为此,她努力学习日语。但直到2013年,尹利萍等人才踏上日本取经的道路,在她看来,每一次的学习都是提高自我的机会,只有不断武装自己,大步向前,才会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技艺简介
成都漆艺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四川盛产生漆和朱丹,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成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战国时,成都漆器作为文化和商贸用品传遍中国很多地方,从现有的考古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成都漆器绝佳的工艺和当时的辉煌。现存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成都漆艺用料考究,所采用的生漆主要采自省内上佳漆树,经筛选后,分类进行加工精制,这一过程俗称“卤制”,所以成都漆器又名“卤漆”。制漆时首先要根据预定用途的要求,选择适当原料的生漆,精制成用途各不相同的生、黑、红、透明漆、快干漆、金底漆等。
在胎型上,广泛采用木胎、麻布脱胎,部分瓷胎和其他材料胎体,造型繁多。成都漆艺装饰工艺众多、制作细腻、耗时久长,扬雄《蜀都赋》有“雕镌釦器,百技千工”之句。其修饰技法独特,尤以雕嵌填彩、雕锡丝光、镶嵌描绘等极富地域特色的技艺而闻名漆艺界。
主要成果
代表作《牡丹卷草大花瓶》净高2.3米、直径88厘米